第1章 心灵奥秘(7)

缺乏目标的制定能力

被动性地做事,被动性地接受目标,一旦成了习惯,就失去了制定目标的能力,或者说,是失去了从诸多目标中选择的能力,也就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目标。

在他被动地跟着领导、跟着电视剧的故事走的时候,他的想法很多,但是每个想法都没有机会实践过。而人家制定目标的选择过程,他就没有体验过。等人家的目标出了结果了,他就当评论家、当批评家、当抱怨家,如此种种。

缺乏目标的分解能力

目标的实现依赖有效的分解,否则就是空话。目标分解特别需要个人的分析能力、资源的整合能力、对各种资源包括人/技术等的熟悉和掌控能力,等等。

习惯于被动占据的人,没有经历过目标的分解工作,他基本不熟悉目标分解的事情。所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总是把目标定得很空,想得很大,但是却让人不知道怎么下手去做。

这个现象是特别常见的。习惯于被动占据的人中,有一部分是想法很多的人,他们很喜欢提建议。但是,建议都基本是听起来很美,就是缺乏可行性。要是让他写一个方案,往往缺乏资源的整合和调度。

缺乏目标的考核能力

制定目标,就是为了目标能够完成,因此,任何目标的制定都是和目标分解、资源配置结合起来的,又是依赖于监督、考核来保障实现的。

缺乏监督和考核,会让一个任务或者项目缺乏时间观念,拖拉、延迟;缺乏数量的概念;更因此缺乏经营的理念。参加任务的人们就很难分工清楚,导致相互埋怨,推诿责任。同时,也造成大家信心不足,悲观失望。

因此,受被动占据支配惯了的人,就很难独立做好事情。久而久之,就陷入了消极的人格之中。不敢承担责任,不敢冒险,不敢尝试新事物,总是墨守成规,畏惧失败,恐惧变革。自己内心自卑,但是又找不到原因。

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被动占据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并因此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寿命。纽约市蒙特利奥医学中心的老年精神病部门主任加里·肯尼迪博士说,他经常能观察到缺乏生活目标给老年人所带来的危害:“我看见许多人失去了生活目标,他们的健康状况也不断恶化。”消极的心态对免疫系统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

还有另一种类型的“被动占据行为”,即“职业视角”或“习惯视角”。受每个人自身获得的训练和教育的影响,针对同一环境或事态,不同人的解释是不同的,并固执己见。

比如同样一幅油画在画家、拍卖商、竞买者、旁观者、美院的学生等眼中的价值或意义是不同的;几个人看同一电视节目,有的人针对演技发表意见,有的人针对情节进行评论,有的人对导演水平不满,等等。人们常常脱口而出对某一事件的评论,在这种评论背后,都有据以评论的前提,但由于人们没有注意到这个前提,或是没有说出这个前提,评论便往往因人而异,几个人会因此相互舌战一番,产生争执。

在日常行为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一个刚被上司不顾情面地训了一通的职员,在电视中看到一个下级任性地顶撞上级就会感到过瘾,会为之辩护叫好。而其他没有这类经验的人,尤其自己就是“上司”的人,则常会认为这种顶撞纯属无理,剧中的上司应当对下属采取某种惩罚措施。在工厂里,生产线上的人们抱怨坐机关的人们不干活,拿奖金却差不多;而坐机关的却认为生产线上的人全仰仗自己给他们提供计划、设备,这些都花费了自己巨大的精力,但受重视的却总是第一线的人,为此心中颇为不平,相互抱怨。

“职业视角”往往容易造成人格的偏见和固执,自以为是。自以为自己是专家、自己是老手,犯经验性的错误。

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错误更容易出现。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世界信息的结构,改变了行业获取知识的途径,让经验的价值降低。这样,过去的经验就不再那么有效。

互联网时代更改变了行业的结构,比如利用互联网知识去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用互联网技术丰富企业的销售渠道如此种种,而这些都是过去那些行业专家们所不了解的,对互联网的知识也许是那些20来岁的毛头小子更熟悉、更专业。但是,很少会有企业的高层领导愿意放下架子,虚心请教。

也许即使是放下架子虚心请教也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能够任用这些年轻的力量,和自己平起平坐,这种胸怀估计很多人做不到。而做不到这些,就是一种偏见和固执,这种固执也将影响企业的性格,影响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