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心灵奥秘(5)

其一是选择逃避。也就是说,选择一种能够满足我们预期的解释,尽管这样的解释在别人看是不合逻辑的。这就是常说的阿Q精神。阿Q精神的最大好处是将不满足预期的对象解释为满足预期的意义,实现了情绪的愉悦。

其二是出现情感障碍。如果我们无法逃避,或者说,我们不得不面对这一类的刺激,一直处于这种刺激的环境之中,又无法进行预期性的解释,就会出现情感冲突或失落。俗话说“讨一个说法”,就是这个意思。没有这样的说法,情绪就无法释放,出现偏激的心态和行为。

比如说,一个备受父母溺爱的孩子,在刚被送到幼儿园时,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便总会闹着要回家。假如这个孩子特别认生,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幼儿园里又没有多少玩具,老师也不怎么注意他,孩子就会有明显的心理障碍,表现出暴躁、孤僻、冷漠等。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失认导致的情感挫折是明显的。

比如说,我们制定了某种计划去做某件事,在具体执行时,由于外来因素干预或者出现了没有预计到的困难,使得目标无法达成,让我们心急如焚、焦躁不安。

在我们与他人打交道时,常常出现火冒三丈的情形:这件事你认为应该这样做,他偏偏却要那样做,即使结果是一样的,也会让人难以释怀。

对青年人来说,失恋与理想的破灭都是常见的失认现象,对个人的打击无疑也是惨重的。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到了穷乡僻壤,就会觉得那里的生活慢得让人受不了。反之,习惯于农村缓慢而宁静的人们初到嘈杂、纷乱而繁忙的城市里,也有较长时间的不适应。

类似于上述对再认的两种类型的划分,我们将“失认”或者说“冲突”也分为两类。

其一,目的性失认。你制定了一个明确的计划和目标,但是却没有能够达到目标,引起了个人的情感障碍。比如说:考学失败、失恋、某项工作计划受挫、企业破产、理想破灭、信念受到挑战,等等。

其二,回忆性失认。由于“丧失”而引起的预期落空。特点是:当下环境的变迁,使人们处于不利或适应不当的位置,人们便回忆着过去,但又不得不经受着既定事实或现实环境的刺激。其范围比较广泛,比如说:

(1)失去亲人,离异,被遗弃,家庭不和睦等。

(2)习得环境的改变。刚结婚,刚有孩子,退休,进入新单位,搬迁到新地方生活,长期被隔离在某种特殊的环境中,新技术发明的引用导致习惯的工作方式的改变等。

(3)天灾人祸改变了自己的过去。火灾、水灾、旱灾、风灾、地震、山崩、车祸、疾病等。

(4)突发灾害对个人心境的重创。被抢劫、被强奸,遭受过可怕的恐怖事件等。

(5)社会变革导致的生活方式的巨变,使日常生活的方式、运用观念的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及价值观等都产生较大变化,引起个人一时的适应不良。

(6)与他人相比较产生的失落感。

(7)无事可做时的寂寞、无聊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