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也是文学和文学家必须始终坚持的气质。一名写作者只有坚守清高,才能维护灵魂的纯净,从而保持住敏锐的感觉、愤怒的能力和公允的立场……这并不代表可以用市场标准,来对文学和文学家品头论足,指手画脚。
但是,无论这些文人怎么想,社会的选择是无情的:我们不会因为别人自称的责任去怜悯他、施舍他,我们有权喜欢我们要的东西,并为此付费。
相比于艺术家,文学家还是很穷的。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以为自己会写字就和大师一样了。而艺术家仅仅有构思和想象力是不够的,甚至是没有用的,只有他拥有了娴熟的技能才有资格谈论构思和想法。同样,在当代,技能优秀的艺术家得到了奖励,2006年,中国也出了一个画家收入排行榜:排名第一的吴冠中收入32亿,第二名赵无极的收入是22亿,张晓刚以19亿排名第三。画家的收入比文学家的收入高出了20倍。
成为体育明星更需要技能了。最明显的是姚明,这位上海的大个子,偏偏很灵活,球感好,还抗冲击。他在竞争激烈的休斯敦火箭队立住了脚,成为美国NBA中的优秀中锋,由此收入颇丰。据2008年福布斯中国明星收入排行榜,姚明毫无悬念地稳居榜首,年收入接近39亿;李连杰的收入是24亿,排在第二;刘翔的年收入也令人惊叹,为16亿,排名第三。
这些人惊人的收入源自他们很有名:收入和占据的广度成正比;也和他们所在的行业有关系:必须付费才能够看到他们的演出。这个行业无疑是竞争激烈的,完全靠胜者说话的。曾经一些舆论以为明星靠一点潜规则就能够成名的时代是不存在的。潜规则谁都能用,但真正掏钱的是看不见的手——市场的威力。
技能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丧失人的自由和尊严。相反,技能是个人获得自由的条件,通过技能,无论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普通人,获得了自由占据的能力,获得了主动占据的工具。抽象而模糊的情感飞鸟借此找到了双足据以展开翅膀、直上云天的支点,心灵的自由因此获得了真实感觉的实现。
大多数中国人都熟知庖丁解牛的故事,在庄子笔下,从事杀牛这一最平凡职业的庖丁却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也向世人——无论是自奉高贵的人、自奉神圣的人、自奉清高的人、自奉孤傲的人、自奉得艺术之精粹的人,还是自暴自弃的人、贫贱潦倒的人——发出了最动人、也最富于挑战性的微笑。这微笑是意味深长的、永恒的,又是严厉的、深沉的。在这里写着: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时间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人类的困境所在。摆脱这个困境,走向心灵自由的诀窍只在得“道”。而“道”就是神乎其技,就是掌握“一技之长”。
的确,无论是科学家、艺术家,抑或是宗教信徒、恋人,他们的情态是一样的。其实,无论是企业家、技术人员、运动员、象棋爱好者、扑克或麻将迷、歌星、影星还是家庭主妇、足球球迷或星迷、打字员、售货员、小摊贩、普通的职员、收割的农民、打工的人,等等,他们都曾有过相同的情态。那就是,他们都在具体地做着,在其所做的事中有着具体的要求和预期,为这些具体的要求去实现、去执行、去完成,从中感觉着自我,并因此被他人所感觉。“一技之长”,就是自我存在的确证,是行业灵魂的沟通之处,是实现他人的希望、实现自己的意愿,与他人灵魂相识相感的天堂。
关系——占据社会的人脉资源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会津津乐道于诸葛亮的智谋、聪慧和神机妙算。遥想当年孔明于隆中既定天下、出使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得南郡,该是何等的潇洒,又是何等的英伟!虽然我们未曾见过孔明其人,但书中动人的描述已使我们心向往之。孔明的形象萦绕在我们心头,也萦绕在千百年来文人俗士的心头。细忖起来,孔明到底形象如何,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他的言行、智谋、事迹。通过这些,我们感觉到了一个生动的人物,感觉到了一个智慧的化身。由此,孔明便栩栩如生地生活在我们的思绪中,生活在我们的记忆里,生活在我们的言谈之中。
但是,孔明又是如何被刘备所知、所欣赏而用为军师的呢?当我们联想到自身时,我们就会问这个问题。大概每个人在读《三国》时,都希望自己也能有孔明的幸运,希望有个刘备三顾草舍,请自己出山;自己也来个隆中对,指点江山,未卜先知。但若我们真的这么自问时,反倒有点自惭形秽。彼时江山已流去,此处山河无人识,我们大概只能发些市井之徒的牢骚和感慨。我们当真有什么高见吗?我们当真有思想吗?我们当真有自己可以实施的纲领吗?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果我们真的有思想而不是空想、幻想、意见的话,思想就会飞出我们自己的思绪而发出弥漫的芬芳,为欣赏者所至了。正如一些人自比为梅花、青松一样,你怎么能和梅花、青松相比呢?它们已经把自己的特征几千年地播种于人们的脑际,你呢?
实际上,诸葛亮在遇到刘备之前,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人际关系。据考证,当时,在刘表治下的襄阳一带,有庞、蔡、黄、蒯、习、杨等名门望族,这些豪族左右着当地的政治,而诸葛家和这些豪族是亲戚,诸葛亮本人和上述名人则是朋友。
首先,诸葛亮的大姐、二姐分别嫁给了当时襄阳最有势力的大族蒯家和庞家(庞统的老家)。庞德公不仅是诸葛亮的亲戚,还是老师,他封了“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让三人成名,而称诸葛亮为“俊杰”的司马德操也是诸葛亮的老师。
诸葛亮家与刘表父子、蔡氏家庭也因为同姻成了亲戚。对于诸葛亮自己,他妻子是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的妻子与刘表的后妻是同胞姐妹,蔡瑁是诸葛亮妻子黄氏的亲舅舅,刘表则是黄氏的亲姨父,刘表的小儿子刘琮娶的又是蔡氏侄女。
由于上述豪族关系,诸葛亮和从外地来避难的杰出人物如司马德操、崔州平、徐庶(元直)、石韬(广元)和孟建(公威)等都是整天玩在一起的好朋友。甚至像杨仪、马良、马谡、向朗等后来在蜀汉政权中担任重要位置的人也都是诸葛亮当时在襄阳的关系。
由于这样的关系,诸葛亮才会被刘备知道并欣赏,而诸葛亮庞大的人际关系更让刘备的事业很快地发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