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认识世界(8)

这也是很自然的推论。因为在说两个作用时,我们就加入了一个新的作用,即“人”的“心动”,也就是说,加入了“说”的规则,是两个作用之间关联的法则。这样,它才成为可判定的,也即,成为我们判断说的对象。

这个推论在日常生活中,在科学研究中,在严肃思考的领域里都特别重要。它意味着,我们必须把这个“第三者”即“说的规则”表达出来,否则,他人就无法判定一句话、一个理论。你的“心动”未必和他的“心动”一样,导致模糊、歧义与任意解释。

另一个推论是:两个作用的可说性存在于“说”的规则。

因为任何作用都是无言的,而任何两个作用之间又具有无穷种说法与关联,因此,当我们说时,就特别地限定了这两个作用,使它们仅仅在此“说”的规则上被联系和规定着。这意味着,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种“说”的规则,只有通过对“说”的规则的掌握,才能理解出现在这里的“作用”,“说”的规则限定和规定了两个作用的意义。

这也是个特别重要的推论。比如说,任何“字”“词”都是无言的“名”,我们需要了解它们据以出现的知识背景,理解其中的规则后,才能理解它们的意义,以避免“望文生义”,即把自己的知识背景强加到其中,忽视了这些“名”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如同“马”一样,象棋中的“马”与我们所见的拉车的马,与草原牧民的马、赛马场上的马都是不同的。否则,我们就会犯类似于查词典学外语的错误。

经过上面的推论,我们就建立了一套我们自己的知识规则。通过这些规则,让我们认识到:在现在的文明社会中,高度的分化造成了多种多样的知识领域、系统领域,细分出大量的专业,对于绝大多数专业,我们除了从汉字上认识之外,对其中的含义已经完全不理解了。而这些专业就是相应的专业人员生活工作的世界!

因此,抽象的、一致的现实世界已经不再存在了,不再存在于每个人的生活中。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现实,商人有商人的现实,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现实。对于具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你我来说,你有你的现实,我有我的现实。只是通过这本书,你与我相遇了。

每个人有自己的现实,这一点对我们是有意义的。一方面不要认为这个客观世界个人能够自由介入,恰好相反,这个客观世界是我们很难介入的,需要通过一种组织的形态进入。另一方面,就是弄清楚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种现实世界,避免自己成为一个流浪汉和生活的旁观者。当我们把抽象、普遍的客观世界当做自己的世界时,会使我们不明白自己应当做什么,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并胡乱、任意地使用自以为是的诸如救世与救人的责任。我们注定只能对自己的那些知识化了、组织化了、习惯化了的内容负责,对那些与自己意见相违,但又不涉及自己目前现实的东西则不要无端地干涉、指责,发表武断或臆断的建议和“高见”。这种态度是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理智的思维又是一种宽容的心怀。尤其要注意到,任何一种单纯的想法、观念、意见、抱怨等都是另有所指的,不要根据字面的意思加以判断,去做出决定。这一点对我们理解他人,理解真实的自己,良好地建立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等都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