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四(6)

像这类基于 事实和认识 进行决策的事项不会太多;组织中大量重复出现的是 例常事件 。对于这类 例常事件 ,只需要应用事先制定好的 规则和程序 进行决策;也称 程序性决策 。对有效的管理者来说,真正需要做的决策不会太多,也不可能太多。这里的关键是,要学会区分 例常事件 和 例外事件 ,学会制定 原则、政策、制度或规程 ,通过授权,让工作者或当事人去处理重复发生的 例常事件 。

第二个决策要领是,确定目标及其边界条件。任何一项决策都必须明确目标,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或者,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而且,目标越明确,决策越有效。明确目标的最好方法,是把有关决策的 各种需求 表达出来,作为决策的 边界条件 。所谓 边界条件 ,意思是达不到这些条件,就满足不了各项需求,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当年,斯隆下属的各业务主管,都非常干练,但不听指挥,类似一群 诸侯 。如果解除这些主管的权力,就会丧失公司的活力;如果保全这些诸侯的权力,就不像一个大公司,而是一群 个体小老板 ,一群被福特公司打败的小老板。因此,决策的目标及边界条件就是, 在集中政策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各业务主管的能动性和才干 。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案,就是著名的 事业部制 组织结构。

除此之外,还有几项决策要领,包括折中或妥协,把行动纳入到决策之中,以及建立反馈机制,检验决策的有效性或时效性。对于有效的管理者来说,懂得这些决策要领是不够的,还必须懂得如何克服 偏见 ,否则,就不可能把握事实真相,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或认识,形成正确的决策。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你只听想听的,毫不理睬其他一切 。很多管理者,他们的眼界往往被偏见所蒙蔽;当 事实和证据 与 信念和观念 相抵触的时候更是这样,对事实不理不睬,熟视无睹。这就决定了有效的决策不能从收集 事实 出发,而是从 见解 出发 见解 就是未经检验的 假设 。

决策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 验证假设 的过程,包括导入不同的意见和争论,建立公正的基础;在防止个人偏见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切合实际的假设;明确检验假设所需要的数据、事实或证据,以及对各种假设进行严格的检验。对于一项决策来说,真正的困难在于决策者或管理者的见解,尤其是一项具有未来意义的决策,需要独到而充满智慧的见解。管理者的见解,源自实践、学习和修炼,不可能简单获得。

包政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