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力

在职场上,好的理解力造就好的执行力,理解力往往是办事效率的最大保证,而在与人相处上,理解力就是促进良好沟通的最大利器。

有时候理解力也是一种“懂得人情世故”的能力,要拥有理解力的关键,其实就在于“用心”,只要你愿意“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事情”,自然就会处处逢贵人,也就比较容易成功!

在职场工作多年,我们常常会碰到与人合作相处的机会,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当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当你在交代事情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跟你说了解。即使你一再询问,真的明白吗?有问题要问哦!对方还是一味地说明白。但是事情执行的结果,可能根本就跟当初所说的有段差距。当然这是因为没有良好的沟通或是对事情的认知不同,但主要问题还是在他们缺少理解力。

在职场上,好的理解力造就好的执行力,理解力往往是办事效率的最大保证,而在与人相处上,理解力就是促进良好沟通的最大利器。

所谓的理解力就是了解事理的能力。拥有好的理解力就是增加你执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提升自己理解力就只能是靠自己,因为除了你之外,没有人可以支配你的脑袋。

有时候理解力也是一种“懂得人情世故”的能力,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对人懂得体谅且贴心,但可不是人人都做得到。拥有理解力的关键,其实就在于“用心”,只要你愿意“站在他人的立场想事情”,自然就会处处逢贵人,也就比较容易成功!

35岁以前拥有“理解力”,是你一定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因为拥有理解力,才能体会对方的意思,并且拥有同理心,拥有好的人际关系及执行力,让自己具备不被社会淘汰的能力。

流川美加曾跟我说过一个她去旅游时发生的故事。同一个旅行团中有对夫妻带了两个小孩同行,途中,小孩哭闹不休,连续四天,只要一上车,大家就得忍耐小朋友轮流哭闹的噪音,虽然很累,不过因为同行的大家风度都不错,所以都是隐忍不说,当然偶尔有人会忍不住面露不悦之色,但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美加就想,如果她是那对夫妻,应该会觉得不好意思,跟大家赔个不是,或请大家吃个点心,缓和情绪。不过,从头到尾,那对夫妻都是漠不关心,甚至下车时,还听到爸爸抱着小孩说:“我们走远一点,这些阿姨都在瞪我们!”显然这个爸爸就是严重缺乏理解力及同理心。

这让我不禁想,严重缺乏理解力及同理心的人,会有机会在职场及人生中获得成功吗?

缺乏理解力,你就有可能无法体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也表示在沟通上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执行上的误解。当结果与想象不符合,试想,你怎么可能得到对方的谅解,又怎么可能达到成功的境地。

朱玉红和我说了一个故事。一个年老的木匠,当他决定退休时,告诉老板,他将辞职回故乡和家人度过余生。虽然他会因此失去丰厚的收入,失去一个好老板和这个他喜爱的工作,但他还是想要退休。

老板当然会对失去这个好员工感到可惜。于是在退休前,要求木匠再帮他建造一栋房子,而房子的风格和形式可以百分之百根据木匠的喜好来建造。

木匠虽然对老板口里说是,但他的心,早已向往着退休后的生活。本来以他的本领,可以建一栋气派美观的房子,但这次他却只是随随便便地盖好了事。当木匠告诉老板屋子已盖好时,老板就将房子的锁匙放在木匠手中,对他说:“这是属于你的房子!你为我工作这么久,我没有什么给你,只好将依你自己喜好建成的房子送给你。”

当时木匠的心情是多么感动!但也感到一丝丝后悔!如果他知道房子是为自己所建,那么他就会尽最大能力将房子盖到最好、最美。人,往往就像老木匠一样。虽然有人为我们好,但我们就是听不懂、看不懂,无法理解。你不应该光想着自己的事,应该多去理解别人的想法,因为如果按自己的理解去做事都是对的,那我们早就成功了!

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之前,必须先弄清楚对方的意图,他希望你经由什么途径达到什么目的,你就要以此为目标,把握好做事的方向。千万不要只是一知半解就埋头苦干,否则结果将会是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但是想要具备充分的理解领悟能力也不是朝夕之功。在中、日两地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流川美加就曾感叹地跟我说,你的下属如果能有一两个人能确实理解领悟你的意图,并且正确执行就不错了。

当然有时候,你也应该先客观冷静地想想,到底自己的理解力是不是真的那么差。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自己给自己不良的心理暗示造成的。毕竟人和人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凭什么要否认否定自己的想法呢?所以在谋求提高理解力前,我们最迫切要做的是培养起自己的自信。

然而提高理解?也并不是,只看他人脸色行事,而是还要注意提高自己辩证思维的能力。首先是要培养观全局的意识,也就是要学会站在较高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并且注意收集与大局相关的资讯,不要总是盯着自己局部打转。在职场上,最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主管交办事情时,只要你做某件事,但你却不了解整件事的始末,因此产生误解或做错。所以下次有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想办法多了解一下,你所做的这件事是在整件事中的哪个位置。其次是要学会换角度思考,也就是同理心。如果你是主管会希望下属如何处理事务,利用何种办法达到何种效果最好。最后则是要能审时度势,做事要结合时局形势、法律法规、事件影响范围、事态紧急程度,全局与局部利益权衡,以期全面正确地理解他人的真实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