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
Chapter One
Being and Enlightenment
在受制于生死轮回的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之外,有一个永恒的、常在的至一生命。很多人用“神”这个字来描述它,但是我叫它本体(Being)。本体这个名词并没有说明任何事情,“神”这个字其实也是。然而本体却有一个优势:它是一个开放的观念。它没有把那无限的、无形的,化约成一个有限的实体,你无法在心中勾勒出本体的形象,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宣称他们独家拥有它。它就是你全然的临在,当你感觉到自己的临在时,你就是在感受本体。所以从本体这个字的字面意思,到实际经验到它本身之间,只有很小的一步距离。
本体不仅超越了所有生命形式,更深深地存在于每种生命形式之中——它就是每种生命形式最深处那份无形且不可毁灭的本质。这意味着你现在就可以碰触到本体,因为它就是你最深的自我、你的本性。但是千万不要尝试用你的头脑去攫取它,也就是不要试着去了解它。
只有当头脑静止下来时,你才能认识本体。当你临在、当你全神贯注于当下时,本体可以被感觉到,但它永远无法用心智(mind)去理解。
而所谓开悟,就是重新觉知到本体,并且安住在“感受圆满成就”(feeling-realization)的那种状态。
开悟这两个字听起来就很“超凡入圣”,但小我就是喜欢这套。然而,开悟不过就是一种感觉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也就是与一个既不可测亦不可毁的事物的连结状态。吊诡的是,这个事物基本上就是你自己,但又比你伟大。开悟就是在你的名字和形相之外,找到自己的真实本性。
由于无法感知到这份连结,所以我们会产生与自己分裂、也与这整个世界分裂的幻觉。然后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视自己为一个孤立的碎片。接着,恐惧油然而生,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冲突也因而成为常态。
阻止我们体验这个连结的最大障碍就是与心智的认同,因而造成强迫性的思考。无法停止思考是个可怕的折磨,但我们无法意识到这点,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为此受苦,所以大家都以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完没了的心智噪音阻止你找到那份与本体无法分离的内在定静,也创造了由心智制造的虚假自我,投射出恐惧和苦难的阴影。
与心智认同会创造一个由观念、标签、形象、言语、批判和定义所组成的幽暗屏幕,阻碍你所有真正的人际关系。它挡在你和你自己之间、在你和你的朋友之间、在你和大自然之间,也挡在你和神之间。这个思维的屏幕创造了分裂的幻相——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是分离的。你因此忘却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在肉体的表面和各自独立的形相之下,你和其他所有的存在其实是一体的。
如果使用得当,心智是个超级好用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它会有强大的破坏力。更正确的说法是:其实不是你使用头脑的方法错误,基本上你根本没有使用它,是它在使用你。这就是一种病态。你认为你就是你的心智,这是一种错觉。这个工具已经掌控了你。
这就好像是你被占有了,你却毫无所知,还把占有你的实体当成你自己。
而初步的自由解脱,就是了解到你不是这个占有你的实体——这个思考者。光是知道这件事就让你有能力去观察它,而在你开始观察这个思考者的那一刻,就启动了意识的更高层次。
然后你就会了解:有一个智性的广大领域是超越思想的,思想只是其中极小的一个面向。你同时也了解到,所有真正重要的事物,如美丽、真爱、创造力、喜悦、内在平安,都是超越心智而生的。这时,你就开始觉醒了。
撤离对心智的认同
好消息是,你可以从心智当中解脱。这是真正的自由,你现在就可以着手进行第一步。
尽可能经常倾听脑袋里的声音,特别注意那些常常重复的思考模式,它们就像陈年录音带一样喋喋不休地在你的脑海里重复了好多年。
这就是我说的“观察那个思考者”,也就是去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
当你聆听那个声音时,态度要不偏颇。也就是说,不要批判或责备你所听到的。因为一旦批判或责备,就意味着那个同样的声音又从后门溜进来了。你很快会发现:那个声音在那里,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着它。这份对于“我在”的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自身临在的一种感知,是超越心智而生的。
所以,当你聆听你的思想时,你不但觉察到了思想,也觉察到自己在观察思想,一个新的意识向度就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