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本体与开悟(2)

当你聆听思想时,你会感觉到“有意识的临在”——在思想之后或之下一个更深层的自我。这样一来,你的思想就失去了掌控你的力量,而快速地减弱,因为你已不再经由认同你的心智,而赋予它能量了。这时,那种不由自主、强迫性的思考就开始步向终结。

当一个思想销声匿迹时,你会经历到心智续流中的一个间断——无念的间隙。起初,这个间隙可能很短,也许几秒钟而已,但是它们会逐渐变长。当这些间隙发生时,你会感到内在有某种定静和平安。你开始感觉到你与本体合一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通常会被心智遮蔽起来。

随着不断练习,定静和平安的感受会加深。事实上,它的深度没有尽头。你也会感受到一种内在深处散发出来的微妙喜悦,那就是本体的喜悦。

在这个与内在连结的状态中,你会比处于和心智认同的状态时更加警觉、更加清醒。你是全然地临在。而这个与内在的连结也提升了赋予你肉体生命的能量场的振动频率。

当你更深地进入无念(这是东方人常用的说法)的范畴时,你会领悟到纯粹意识的状态。在那种状态下,你强烈地感觉到自己的临在和极大的喜悦,因此所有思考、情绪、身体,还有整个外在世界相对来说都不重要了。这不是一个自我(selfish)的境界,而是无我(selfless)的境界,它带领你超越了你原先认为的自己(yourself)。那份临在就是本质上的你,但又不可思议地比你伟大许多。

除了观察思考者之外,把注意力导向当下也能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只要深刻地意识到当下时刻就可以了。

这是一件能让人获得极大满足的事。利用这个方式,你把所有意识从心智活动中撤离,进而创造一个无念的间隙。在这个无念的间隙中,你高度警觉,并带着觉知,但没有在思考。这就是静坐冥想的精髓。

在每天的生活中,你可以找一个本身没有什么目的性的例行公事来做这个练习,然后把你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上面,让这件事本身变成一个目的。例如,每当你在家里或公司上下楼梯的时候,仔细注意每个步伐、每个动作,甚至你的呼吸——全然地临在。

或在洗手的时候,注意所有与这个动作有关的感官觉知:水的声音和感觉、手的每个动作、肥皂的味道等等。

或者,当你上车、关上车门以后,停几秒钟,然后观察你呼吸的流动,去觉察一种宁静但强而有力的临在感。

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确切衡量这个练习是否成功:你内在感觉平静的程度。

在你迈向开悟的旅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习不与你的心智认同。每当你在心智续流中创造一个间隙,你的意识之光就会成长茁壮一些。

有一天,当你逮到自己对着脑袋里的声音微笑,就像你对孩子的调皮言行微笑一般,那就意味着你不再那么认真严肃地看待你心智的内容了,因为你的自我感已经不再依附于它。

开悟:超越思想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基于个人和文化上的制约,而塑造一个自己是谁的心理形象(mental image)。我们可以称这个虚假的自我为小我(ego),它由心智活动组成,而且只能经由不断地思考而存活。小我这个名词,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但是当我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指的是经由无意识地与心智认同而产生的虚假自我。

对小我来说,当下时刻几乎不存在,只有过去和未来才是重要的——完全颠倒是非。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当心智处于小我模式时,功能完全失调。小我关心的始终是如何让过去存活下来,因为如果没有过去,那么你是谁呢?它也不断把自己投射到未来,以确保能继续存活,并且在未来寻求某种形式的慰藉或满足。它会说:“有一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事情发生的时候,我就会OK了、快乐了、平静了。”

即使当小我看起来是关切当下的,它所关切的也不是眼前的当下,因为小我看待当下的方式完全错误——它是以过去的眼光来看的。或者,小我会将当下贬低为一个达到目标的手段,而它所谓的目标,却永远存在心智投射出的未来之中。观察你的心智,然后你会看见这就是小我运作的方式。

当下时刻蕴含着解脱的关键,但只要你认为你是你的心智,就无法找到当下时刻。

开悟意味着超越思想。在开悟的状态中,必要时你还是会用心智思考,但会比以前更专注、更有效率。你大部分是为了实际用途而使用心智,而且你摆脱了不由自主的内在对话,因而感受到内在的定静。

当你真的需要使用心智,特别是必须找到一个具有创意的解决方案时,你会在思想与定静之间、心智与无念之间来回摆荡,各停留几分钟。无念是有意识但无思想,这样才会有创意思考,因为只有这样,思想才会有真正的力量。如果只有思想,而不与更广大的意识范畴连结在一块儿,那么这样的思想很快会变得?瘠、病态、具破坏性。

情绪:身体对心智的反应

我在这里使用“心智”这个词的时候,指的不单是思想,还包含了你的情绪,以及所有无意识的心理-情绪反应模式。情绪在心智与身体交会之处升起,它是身体对心智的反应——或者可以说,它是心智在身体上的一个反映。

你愈是与思考、喜恶、批判和阐释认同——也就是说,当你愈没有以观察者的意识临在时——情绪能量的负荷就愈重,无论你有没有觉察到。如果你无法感受自己的情绪,或是切断了与情绪的连结,那么你最终会在纯粹肉体的层面上经历到这些情绪,它们可能会变成生理问题或征兆。

如果你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可以先试着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内在能量场上,从内在感受你的身体。这也会将你和你的情绪连结在一起。

如果你真想了解你的心智,你的身体始终会提供真实的反映。所以,试着在身体内看着情绪,或是去感受它。如果情绪和思想之间有很明显的分歧,那么思想永远是说谎的那一方,情绪则始终真实。这里所谓的真实,指的并非你是谁的终极真相,而是你当时心智状态的相对真实。

也许你尚未能将无意识的心智活动带入觉知之中,而使它们变成思想,但它们始终都会在身体上反映成情绪,而你是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的。

用这种方式观察情绪,基本上和我早先说的“倾听或观察一个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唯一的差别就是,思想在你的脑袋里,情绪却有一个很强的生理成分,所以主要是在身体上被感受到。只要能观察到你的情绪,你就可以允许它存在,而不被它控制。你就不再是你的情绪了,你成了观察者,观察的临在。

如果你这样持续练习,内在所有的无意识都会被带到意识之光中。

习惯性地自问:此刻我的内在发生了什么事?这个问题会指引你正确的方向。但是不要分析,只要观察。要向内聚精会神,感受情绪的能量。

如果当时没有情绪存在,就把注意力更深地带入身体的内在能量场,那是进入本体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