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伦·霍尔奈(Karen Horney,1885—1952)
霍尔奈,德国著名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者,也是精神分析女性主义的第一位代表,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心理学家。其研究围绕基本焦虑展开,并为此作出突出贡献,同时提出“理想化自我”概念。
霍尔奈1885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童年生活于深刻的家庭矛盾中,她的性格带有深重的抑郁和神经质倾向,内心也常处于极为强烈的持续痛苦之中,也正是这种特殊的个人生活环境和独特的性格,引导她一生不懈地进行自我分析,并由此获得对人性的深刻洞察。1912年,霍尔奈年仅27岁便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之后跟随卡尔·亚伯拉罕(Karl Abraham)研习精神分析学说,担任柏林精神病医院的医师,后移民美国。先后任教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和纽约精神病分析研究所。尽管霍尔奈曾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追随者,但是她对弗洛伊德的许多理论不满,反对弗洛伊德将人类的心理现象归结为“死本能”、“里比多(Libido)”情结以及“阴茎羡妒(Penis envy)”等概念,相反,她认为人类的某些心理冲突来自外部文化及环境困扰,从而由精神分析的追随者到最终成为强调文化决定作用的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在人格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上,霍尔奈反对弗洛伊德理论强调的男性优越地位,认为女性的精神障碍并非源于对男性的“阴茎羡妒”,相反,女性之所以希望成为男性是被我们的文化中不断强化和推崇的男性特质如力量、勇气、独立、成功、性自由及选择伴侣的权利等的影响。她和阿德勒一样相信这些都是由文化因素决定而非生物因素来决定,她用“文化制约论”取代了“生物决定论”。更进一步,霍尔奈认为当男性(男孩)发现自己没有怀孕生育的本能时,他们反而会产生妒忌情感并因此感到自卑,男性所表现出来的进取心是对这种自卑感的补偿。由于对弗洛伊德的不满,她最终被纽约精神病研究所除名。年过半百的霍尔奈1941年组建成立了美国精神分析促进协会,建立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并亲自担任所长。
霍尔奈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女性身上,她被人们认为是女性心理学研究和发动女性主义转向的第一人,在她之前的心理学研究几乎都是以男性视角来谈论和解读女性、以男性的标准去度量女性的心理发展,而这种谈论多半是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兜圈子,但实际是男人们很多时候无法真正理解女性。因此,即使是弗洛伊德,也是把女性的心理比喻成一块“黑暗的大陆”,最终只能从“解剖即命运”的生物决定论角度了解女性,认为和男性相比,女性的心理发展明显落后,没有强大的“超我”,易于情绪化,缺乏正义感等等。霍尔奈则强调从女性的角度理解她们的生理构造和成长方式,作为女性的一员,她从分析自己开始,在与身边的男性相处中,她不断地纠缠于强迫性的纷扰之中,同时又抽身对自己进行分析,一生处于向往内在和谐却往复于迷乱和清醒之间。她由己对人地对女性心理进行深刻解读,了解她们的内心、梦想、行为,关注她们的希望、努力与挣扎。她试图想要剥离男权社会对女性心理的解读和概括,剥离女性因为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偏见建立起来的对自己“天性”的认识,她致力于获得一幅真正的女性精神发展的图画。
霍尔奈以显而易见的观点来表述她的观察与发现,当我们阅读弗洛伊德的书,每每感到晦涩与震惊的时候,霍尔奈却让我们知道事情原来不过如此,我们就是这样的。她以近乎常识的方式让我们去了解普通人的普通行为之谜,为我们提供理解自身和他人简单却更准确的角度。霍尔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著作:《当代的神经质人格》(1937)、《精神分析新法》(1939)、《我们的内心冲突》(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和《女性心理学》(1967)等。
(二)推荐影片
《漂亮女人》(Pretty Woman)
简介:爱德华·刘易斯是个身家百万的企业巨头,也是个潇洒迷人的青年男子,但是最大的麻烦是他总是搞不好和女人的关系。他与女友的关系新近又破裂了。爱德华到洛杉矶出差,一天夜里,他向他的律师朋友菲利普借了一辆高级轿车想出去解闷,却不知不觉将车开到了红灯区,演绎了一段爱情故事……
作为表现爱情浪漫史的影片,《漂亮女人》展示了大家熟知的套路:古老的白马王子与灰姑娘之间的爱情传奇。导演以浪漫轻喜剧的方式来呈现这个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各自都有鲜明个性,女主人公薇薇安被百万富翁的男子看上,提出愿出钱把她安置在一所公寓中,实际上是想让她做情人。薇薇安虽身为妓女,却有自己的主张和人格尊严。她渴望光明正大的爱而不是没有名分的寄生生活。
她选择了毅然离开,并决心做个正派女人,她去上学,经过努力,蜕变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立自尊的女人。
影片表现一个浪漫爱情故事,却是女主人公内心的成长,她从一个混迹于声色场所的风情女子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人,令人深思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