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张N的故事

故事发生已经好多年了,却给我印象很深。记得时间已近年底,我照例每天穿梭于家与办公室之间。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冬日,我来到办公室,和往常一样,打扫完屋子,冲上一杯浓咖啡,开始一天的工作。

九点多钟,值班师傅送来报纸和杂志,同时捎来一封厚厚的信。信是从学校的迎水道校区寄送来的,娟秀的字体和张N的名字显示来信者是一位女学生,而且是一位大一新生。我拆开信慢慢读起来。

张N在长长的信里给我讲述了她的故事。

她说:我生长在南方一个小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小城的生活不紧不慢,闲适而惬意。外公是早些年的大学生,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父母是公司职员,也都是大学毕业生,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家有着浓浓的书卷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自然也是与书为伴。尽管我们生活的大环境鼓励人们拼命竞争,但我依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觉得读书不仅是更好的谋生手段,也是享受更大的人生权利,收获喜悦。虽然祖辈和父辈都是知识分子,但我们都把读书看成人生的快乐。好好学习,将来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快乐开心地生活是我心中所愿。

不曾想,原本想做一个居家生活的乖乖女却因为高中三年朝夕相处的数学老师而彻底改变。和许多初中生一样,我参加完中考,并且以全优的成绩上了全市最好的中学,这里的校园比我小学就读的环境好了不知多少倍,老师和同学们的素质也都比以前的学校要好很多。老师们不仅有升学率的压力,也有个人职业形象和社会地位的比较,所以,每个老师看上去都生活得辛苦而充实。对于同学们来说,因为大家都是考得非常优秀才进到这个学校里来的,所以,一开始就充满了隐约的硝烟味道,相互之间很少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方式等和学习有关的事情,大家都是匆匆来匆匆去。走读的同学更只是上课能够见到人,下课便杳无踪影。从种种迹象看来,许多同学都开始了周一到周五每天三个时段十五个单元的学习,周末则是各人上各人的补习小班。在这所学校里,老师兢兢业业地教书,学生废寝忘食地学习,每年的中考和高考升学率都很高,学校的好名声远近流传。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这个憧憬着美好未来,但并不情愿死读书、读死书的人也受到了感染,开始了迈向理想大学的初中征程。刚上初中的时候,我和同学们都还很小,却被卷进了扬鞭催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尤其是,我是6岁上的学,比同学们小了差不多一岁,正好12岁开始我的初中生活,和同学们相比,我似乎显得负担重一些。好在我有一个知书达理的家庭环境,也有家人的帮助指点,学习很快步入正轨,顺顺当当、按部就班地进行。高兴的是,初中三年下来,我的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于是顺理成章地考进了本校的高中部,并被分到最好的班级。家人为我感到骄傲,我自己也深感自豪,但并未更多地思考这样做是不是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当时的情形就是追随大流,觉得为了要有好成绩,就要努力学习,保持优势。并且准备把这样的优势继续在高中阶段发扬光大,以期考上理想的大学。

高中的老师差不多都换了,但为了保持教学的连续性,老师们通常从高一带班到高三。自然,老师们都是高中部最优秀的老师,有很好的带班经验,尽管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风格,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把我们顺利送进理想大学。

一如既往,高中的生活顺利开始,也平稳地进行。

和各科老师相比较,教数学的游老师有着自己更加鲜明的特点,38岁的年龄,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游老师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师范大学,经过了很多可能的选择,最终回到家乡的这所中学教书。游老师不仅数学教得好,人也很风趣幽默,还是体育和文艺高手,加之人也长得很帅,自然成为同学们的楷模,受到大家的追捧。更为独特的是,游老师不仅教授同学们数学,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人生,告诉大家很多人们奋斗的故事,其中一个重要的主旋律就是鼓励同学们成名成家。

游老师说,我们生活的社会和时代,几十年间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在他小的时候,整个社会环境都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后遗气氛中,尽管恢复了高考制度,尽管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人物已经日益走进人们的生活中,成为大家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尽管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历史并非仅仅由人民群众创造,而是群众和英雄共创历史,并且,英雄人物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被推崇,但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依然还是鼓励个人将自身的价值融入集体的价值之中。游老师便是在那样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下成长起来的。然而,当时代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地鼓励人们通过个人奋斗奉献社会并且成就自身的时候,游老师感受到了自己的差距,可是他已经人到中年,并且上有老下有小,想要豁出去大干一场有许多顾虑。于是,为了跟进时代的多元价值,也为了将自身没有完全实现的理想做替代性的弥补,游老师便做了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在自身的教学上尽最大努力成功,无论是自己任教的数学课还是教学技能技法,游老师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作为不到40岁的中青年教师,游老师已经拿到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并且已是名师。另一方面,则是鼓励自己的学生成名成家。在游老师看来,这是人生最为重要的课程,也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同时,成名成家并非青灯黄卷、两袖清风地生活,而是拥有伴随成功的优越物质生活。动情的时候,游老师会以自己的现状与同学们分享。他说虽然自己在事业上算得上有些成就,但是在物质生活方面,他和自己那些从大学毕业便决定投身商海的同学相比较,差距每每让自己汗颜:那些同学住近200平方米或者超过200平方米的房屋,有的甚至是市内公寓房、近郊别墅楼,大气的私家车。同学们聚会,从来轮不到自己结账。说这些话题的时候,游老师强调说,自己也看过很多相关的故事,说有的人和同学聚餐,一旦要结账了,就上洗手间,在洗手间躲避埋单并借机维护可怜的自尊。游老师显然永远不会做这样下作的事情,但希望自己有不被轻视的感觉,希望大家可以轮流结账。可是,游老师的同学说,你那几个辛苦工作得来的薪酬何必用来付账单,大家兄弟一场,谁方便谁结账,老师的同学还劝老师轻松点,别把这些小事情看得那么重。这样的事情多了,游老师就怎么也感觉心里不舒服,自尊心挺受损的。

就这样,同学们在游老师的影响下,除了要拼命考上理想大学外,还为自己设定了追求世俗成功的目标。

我是受到游老师深刻影响的人之一。在游老师看来,女生和男生一样,都应该追求想要的成功。平时与游老师探讨数学,也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老师以为我的天分很好,看我数学也学得不错,很喜欢我。由此也让我更多地感谢老师并深受他的影响,也正是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报考了南开大学,成为南开新生。

新生活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我渐渐感到自己的内心难以平静。我清楚记得老师您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周给我们讲心理健康讲座的时候,告诉同学们人的一生事实上无法读太多的书,但一定要读几本好书。在您推荐的书单中,您鼓励大家一定要选读几本人物传记。因为喜欢古典音乐的原因,我去学校图书馆借来《贝多芬传》,花了一些时间认真读它,却没有想到,它完完全全打破了我现有的生活平衡。我从书中读到,贝多芬一生贫困潦倒,却在失聪的情况下创造出《月光奏鸣曲》等不朽的作品 ,是精神上的富有者。而这样的人生、这样的价值观和我高中以来深受影响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我迷茫与困惑,自己应该像中学老师指引的那样追求世俗的成功,还是像贝多芬那样成为精神的富翁。几个星期以来我苦苦思索找不到答案,有一次在数学课堂上,我竟然因为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而泪流满面,也曾好多次一个人走在校园黑黑的星空下向天发问,祈求答案而不得。老师,我听了您的新生入学讲座,钦佩您也信任您,我向您求助,希望您可以帮帮我,请一定帮帮我。您告诉我该怎样做,我就怎样做,辛苦老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