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

敏的故事

有三四年的时间了,那时学校还有高职学院。一天,学院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给我电话说有两个二年级的女生在宿舍发生了冲突,希望我可以协助辅导,我做了安排。

学生敏来到学校本部心理咨询室,告诉我她和同屋女同学冲突的前因后果。事情的起因并不大,敏去打了开水回来,拎着两个水瓶,进门的时候没有把水瓶放到地上用手开门,而是用脚顶了一下门,不料动作大了一些,门开的时候正好碰到门后的遥遥,两个人吵了起来。原本是件小事,却吵得不可开交。不小心的一次行为连带吵出好多事情。其中之一是关于宿舍卫生值日,敏问遥遥为什么该她值日却总是不做,她已经帮助做了无数次了,心里实在不开心。遥遥说:你活该,我就是不高兴做,你能怎么样?你自己愿意做你就做,不想做就拉倒。敏听遥遥这样说,实在气不过,想到自己一年多来一直不计较地多承担宿舍内务,却没有想到换来的却是“你活该”,结果两个人越吵越凶,竟然到动手的地步。敏一气之下将水瓶向门上扔去,两个水瓶炸裂。遥遥说出重话:原来你的所谓斯文都是装出来的,穷凶极恶的本相终于原形毕露。一场战争由此开始。

敏的宿舍住六个同学,两人家在天津市内,在宿舍的时间不多,两个同学来自外地,敏和遥遥两个人家在天津近郊。六个女生相处一室已经一学年多,关系渐渐不好,尤其是敏的感觉非常糟糕,觉得在宿舍没有地位、没有人气。室友对她很冷淡,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但每每又在需要的时候对她呼来唤去的。

我看到敏非常委屈的样子,请她坐下,给她倒了一杯水。这是一个很有礼貌甚至是礼貌得有些谦卑的女学生,白净漂亮的脸却没有多少青春的活力,反倒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

敏向我说了这次冲突事件后,我发现她的内心深处有说不出来的隐藏的自卑心理,我让她给我讲讲她的成长经历。敏说:她的家在天津近郊,爸妈都是普通工人,没有太多的文化,也没有给过自己更多的社会交往、待人接物等方面的教育和训导,比较关心的是身体健康和学习。我问敏能否告诉我一些可能与她现在性格相关的一些生活事件。敏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留给我深刻印象。她说记得大约五岁的时候,妈妈带她到市里百货大楼购物,妈妈在和售货员谈论商品的时候,敏看到一个玩具,就对售货员说:阿姨,我想看看这个玩具。可是售货员阿姨没有搭理敏,而是用眼睛的余光看了她一眼。敏是一个敏感的孩子,看到阿姨这样对自己,就轻轻拉了妈妈衣角一下,小声地对妈妈说:妈妈,阿姨瞥了我一眼。妈妈回答说:阿姨总是嫌你损吧。阿姨的眼光加上妈妈的解释,尽管敏只有五岁,还是敏感地意识到别人对自己的不喜欢。随后陪伴妈妈的时间里,敏始终一言不发。

敏说,自从发生那件事情,她就觉得自己是个不受人喜欢的人。于是,幼小的心灵想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自己的强势地位,让别人不可以轻视自己。有了这样的想法,敏开始在行动中有所表现。

小时候放学后,敏和同小区的孩子们一起玩耍,为了建立自己的威信,让别人喜欢和畏惧自己,敏表现得很霸道,和小朋友玩的时候事事要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谁要不同意,敏就号召别的小朋友不跟他/她玩。可是,小朋友却不是个个都那么好欺负的,慢慢地有小朋友开始反叛了,敏在起初尚能控制局面,到后来自己却成了孤家寡人,因为没有人愿意时时处处受人摆布。敏只好自己玩,渐渐地敏就从自己家里的窗户向外看小朋友们玩,随后连看也不看了,因为学习的压力增加了,压力让敏安静坐到书桌前,倒也成了一件好事。

小升初、中考就在紧张的学习和与外界的隔离中度过,高中的生活更加紧张,敏将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和同学几乎只是点头招呼而已。高考后,敏来到了南开大学高职学院,和另外五个同学住在一个宿舍,开始了大学生活。

因为有儿时的经历,敏一再告诫自己要好好和同学相处,避免冲突。起初的日子还很平静,敏主动打扫房间,打开水,帮同学占座或者带饭。可时间久了,敏的心里感到不平衡,同学们似乎觉得敏的经常打扫房间、打开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敏生病的时候同屋也只是轻描淡写地问候一下,并没有人主动说带个饭或者打个水什么的。如果同学们先去教室,不会主动给敏占座,如果敏想要上街请同学们陪伴也不会有人愿意陪伴她,总是推说这里忙那里有事情,可是她们中有人要上街找不到人陪伴的时候就会找到敏。敏从来不会拒绝,即便自己有事情。因为不好意思,也因为敏担心本来十分脆弱的同学关系会因为自己的不合作而完全断裂。两年来,敏说自己一直生活在忍气吞声中。

我问敏为什么大学时候要采取和小时候完全不同的做法,敏说因为小时候的霸道让自己连一个知心朋?都没有,觉得当年那一套行不通,所以就采取相反的办法,尽力讨好别人。心想只要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自己好,即使受点委屈也没有关系。

可是敏的委曲求全并没有给她带来温暖的同学友谊,甚至平静的生活也被打破,而出现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