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介绍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弗洛伊德替这代人寻求到了一个更深入的世界观,科学的使命是教导人类如何在这个艰难的星球上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使命艰巨,而弗洛伊德的奉献不可或缺,他直指人心,但愿人类对自身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茨威格
我想要给大家推荐的第一位心理学家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之前和之后也都有很多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心理学者,但他是特别突出的一位。1936年弗洛伊德迎来80岁诞辰,世界范围内有200多位科学艺术家致信表示祝贺,他们说:“如果人世间有什么行动可以被永远铭记的话,那就是对人类心灵的洞察。”而弗洛伊德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正视人类心灵问题的人”。正是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说,改变了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的精神科、神经科医生,也是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出生在一个犹太商人之家。他是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4岁的时候跟随家人迁居维也纳,17岁的时候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84岁在英国伦敦去世。
在弗洛伊德生活的时代,传统观点认为精神病的病因主要来源于生理方面,但开始有倾向认为精神病的病因也来自心理方面,弗洛伊德接受了这个观点。在J沙可的影响下,他的兴趣由临床神经病学转到了临床精神病理学。在方法上,弗洛伊德以“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代替了古老的催眠术,还为自由联想设计了一张特别的沙发床和椅子(如图)。自由联想即是让患者在没有任何顾虑下想到什么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他同时发现人们的梦中隐藏着神经症的心理学原理,梦常常以乔装打扮的神奇方式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愿望,为此写了天才的著作《梦的解析》(1900)。弗洛伊德的另一个突出贡献是发现性问题对神经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于1905年发表了著名的《性学三论》,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概念。
除了《梦的解析》(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他还写下了《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等著作。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
简单说起来,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包括心理结构观点、人格结构观点、动力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防御机制学说。
心理结构观点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意识、无(潜)意识、前意识三个部分。意识是人格的外表方面,是人对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小而不重要;无(潜)意识是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被压抑但积极活跃如同火山。弗洛伊德认为,我们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就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前意识是人平时感觉不到却可以通过努力回忆和集中精力而感觉到的心理活动(如图)。
人格结构观点在意识无意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认为人格有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侧面。本我也称id,是存在于我们生命中的生物本能欲望,处于无意识中,受快乐原则支配。本我通过反射作用和愿望满足两种方式满足肉体需要。反射作用是对烦恼起源的自动反应,如咳嗽、打喷嚏、眨眼等;愿望满足即是说当某种生物学上的缺乏(需要)出现的时候,本我能产生一种满足需要的物体或事件意象从而减少与需要有关的紧张状态,如望梅止渴。自我也称ego,是本我与外界关系的调节者,决定本我的要求是否允许获得满足。自我通过现实环境和后天的学习获得发展,遵循现实原则。超我也称superego,是人格中的道德层面,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两个方面。自我理想是儿童获得奖赏而内化了的经验;良心是儿童受惩罚而内化了的经验。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遵循伦理原则。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想要维持心理健康,就必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关系失衡,人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以公车上想尿尿的小孩为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儿子坐公车回家,忽然小孩子想要尿尿(本我),这个时候妈妈就要考虑因为公车是一个公众场合,小孩子尿尿既不礼貌也不文明(超我),于是妈妈想出办法,在最近的一站下车,等孩子尿尿之后再坐下一趟车回家(自我)。
动力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心理活动驱动力是一种心理能量,出自先天的本能。这种能量称为利比多(libido),是性欲能量源泉,弗洛伊德认为它是驱使人去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本能包括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包括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的两类驱力,个体保存驱力包括饥、渴及其他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是个体生存所必须满足的;种族延续是性爱驱力,与性欲望和种族的繁衍有关。死本能则表现为攻击、侵略等破坏性行为,例如战争、竞技性体育运动。
心理性欲发展学说这是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被认为在个体生命最初的五六年里形成,早期人格的发展主要围绕性主题,童年期经历的一系列发展阶段的标志是性敏感区,这些阶段会影响成年期人格,因此也称为人格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学说)。弗洛伊德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叫“固着”,他说,人格在利比多的心理能量基础上发挥作用。每一个阶段,会用少量的利比多能量解决危机,余下的能量在人格成年期发挥作用。如果在某一阶段遭遇特殊的创伤体验或过度满足,会导致利比多的耗尽或大量滞留,于是,自我没有足够的能量维持正常的成人心理机能,这时,成年人可能回到被固着阶段的特征。他认为心理性欲的发展包括前生殖器阶段(0~5岁),其中分为口唇阶段、肛门阶段和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潜伏阶段(6~12岁)以及生殖阶段(青春期)。
防御机制学说这是弗洛伊德的适应观点。他认为当人们在生活中遭遇烦恼和痛苦时,需要寻求自我心理平衡来维护健康以免受灾害,这些方法就是“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否认、转移、投射、理智化、升华等。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大多是无意识的,它们对人心理健康可起积极作用,也可起消极作用。
(二)推荐影片
《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
简介:影片描写发生在一群精神病专家之间的谋杀案,是希区柯克为解读精神分析量身定做的影片,以弗洛伊德理论为基础来展开。
故事发生在精神病医院,莫奇森院长是医院主管,但他的职位很快将由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手。医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不仅美丽而且医术高明,她是爱德华大夫的崇拜者之一。
新来的爱德华大夫英俊不凡,风流儒雅,他和彼特森之间互相吸引,很快产生了爱慕之情。但彼特森很快发现,她眼前的这个人似乎并不是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而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困扰的失忆症病人JB,同时他陷入杀害爱德华大夫的案件之中。
JB出逃了,彼特森把他找到并带他到了自己的老师阿利克森家中求助,和蔼善良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
经过诱导,JB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人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在天使谷滑雪的时候。为了让JB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JB在两人危急关头,终于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大夫出事时候的情形。
尽管影片悬念丛生,但显得有些粗糙简陋,以编造的故事简单图解弗洛伊德的理论,仍然不失为一个直观了解精神分析的好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