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介绍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荣格的观念能激发人们的思想,而且新颖,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人的乐观主义概念,这种概念许多人认为是由于背离了弗洛伊德而有的、值得欢迎的变化。
——舒尔兹
荣格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在很多人的眼里,荣格是与弗洛伊德齐名的心理学家。“在人类历史上,只有极其稀有的人拥有宁静安然的心灵,并用以洞悉人类灵魂的黑暗,荣格是这少数人之一。”被弗洛伊德忽视的神话、宗教、哲学与灵魂等问题却被荣格带进了精神分析领域,他是现代思潮中重要的变革者和推动者之一。
1875年7月26日荣格出生于瑞士图尔高州康斯维尔一个乡村牧师家里,他的家族热衷宗教,父亲是虔诚的牧师,信仰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荣格从小个性特别,腼腆而敏感,常常与父母的信念和老师的要求相悖。大多数时候他都独自一人,常常以幻想游戏自娱自乐。和同学们相比,荣格显得脆弱而易受伤害,同时敏感和善于思考。他发现自己身上有两个人格:一个人格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和同龄的小孩子一样上学读书;另一个人格则如同大人,敏感多疑、不易轻信,疏人群而近自然。
荣格的心理学神秘而玄妙,大概与他特别的性格和特殊的经历有关,这种经历也带给他非同寻常的勤奋,他坚持每天五点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1902年荣格获得苏黎世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任该校精神病学讲师。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推荐下,荣格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后与弗洛伊德发生严重分歧而退出。随后几年,荣格的人生一度陷入低谷,但最终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重新站在心理学的高地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荣格的理论素描
荣格的理论同样围绕人格加以展开,他把人格分成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他的理论对心理学、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学、教育等诸多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荣格认为,在个人无意识之外还有一种社会的或集体的无意识,他以此来解释个体以及集体的行为。在他看来,个人无意识来自于个人经验,曾经一度是意识的,但因被遗忘或压抑而从意识中消逝了,个人无意识的内容大部分是情结,而集体无意识则是心灵的一部分,有别于个人无意识,不是个人习得的东西,而是通过遗传存在的,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原型”。
荣格认为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潜意识中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征(symbols),是人所具有的心理经验的先在决定因素。个体在行动的时候是按照祖先所遗传的方式去进行,而生活中发生的集体行为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无意识的原型所决定的。原型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人格面具”、“阿尼玛”、“阿尼玛斯”和“阴影”是四种突出表现形式。人格面具(persona)是个人表现于外的个性特征,是我们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分界点,是个人迎合别人希望的行为倾向,常常掩饰着真正的自我,是一种假象的存在。“我们都有一个壁橱,每个壁橱里都有一具骷髅。”人格面具是原型的一种象征,同时,人格面具帮助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对人的心灵进行维护。阿尼玛和阿尼玛斯则分别代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双性特征,他解释为“灵气”,阿尼玛(Anima)指男人身上的女性气质,只有一个,阿尼玛也是男人心目中女人的形象。当男人对女人一见钟情的时候,他可能是将他心目中阿尼玛的形象投射在这个女人身上。阿尼玛斯(Animus)则指女人身上的男性气质,可以有多个,青蛙王子中的青蛙与王子都是公主心中阿尼玛斯形象的投射。他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实际上那个最为可能的人选是符合我们内在“阿尼玛”或“阿尼玛斯”的人;阴影(Shadow)则与弗洛伊德的伊底(id)接近,指一种本能的、动物性的种族遗传,包含许多不道德的欲望和冲动。电影《蝙蝠侠:开战时刻》(Batman Begins)中的阴影联盟(the League of Shadows)代表人性中负面的阴影。除此之外,“自我”、“曼达拉”也是重要的原型。荣格的很多概念都是探讨人们的社会行为,推动了精神分析朝向社会心理学的转向,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荣格在性格研究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智慧。他认为人的心理类型可以分为内倾(introvert)和外倾(extrovert)两种,并与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四种功能类型进行匹配,由此得出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性、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内倾直觉型,这个理论得到广泛应用。
荣格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全集共19卷,包括心理类型、心理结构与动力、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等方面的研究。《心理类型学》、《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寻求灵魂的现代人》、《人及其象征》、《人、艺术和文学中的精神》、《回忆、梦、反思》等著作业已翻译成中文出版。
直到晚年,荣格仍然继续为寻找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惑找寻答案,他隐居在苏黎世湖旁自己设计建造的塔楼中,1961年6月,86岁的荣格饮下最后一瓶葡萄酒,安然病逝。
卡尔·荣格名言
● 性格决定命运。
● 思想的动摇并非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左右不定,而是理智与非理智之间的徘徊。
●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 由于具有思考的能力,人便得以迈出了动物界。
● I+We=Fully I(我+我们=完整的我)。
(二)推荐影片
《大河恋》(A River Runs Through It)
简介:故事围绕父子三人讲述20世纪美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悲欢。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蒙大拿州特律河边的小镇,住着长老派牧师雷夫伦特·麦克林一家。麦考林的生活简单而闲适,上午为镇上的人们布道,下午则帮助孩子们学习,也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在美丽的特律河里钓鱼。大儿子诺曼稳重内敛、温和平静,小儿子保罗坚强、倔强、狂放不羁。他们从父亲那里学习做人的道理,也学习钓鱼的技艺。两个儿子的理想各不相同,诺曼想当牧师,保罗则想以钓鱼成就自己。最终,哥哥诺曼成为芝加哥大学的英文教授,弟弟保罗在家乡读了大学,毕业后在当地报社工作。
哥哥诺曼在家乡的舞会上结识了美丽的姑娘杰茜,两人坠入爱河,杰茜跟随诺曼去芝加哥生活。保罗则迷上了赌博,债务缠身,常常与人打架,成为警察局的常客,最终横尸街头。
时光流逝,诺曼的亲人一个个离去,迟暮之年诺曼回到蒙大拿,青山依旧、绿水长流,在特律河边诺曼带着无限伤感与曾经的默默温情,用颤颤巍巍的手抛出了鱼线,大河静静流淌,述说一个个人间故事……
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欣赏这部影片,其中表现的父子三人的行为和命运归属很好地注解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和超我观点,正是不同的人格层面的组合构成他们各自命运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