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李C的事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因为生活总是充满了意外,我亲历的个案中还有好几起。我的一个女学生龙D原本有好的家境,爸爸遭遇意外车祸,家庭的状况从此改变模样,同时也因为爸爸的亡故,我的学生情感遭受重创。但是她没有找到好的疗伤方法,而是把情感向社会上的人倾斜,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她经常带着嗲声嗲气的语调和外面的人打电话,终于有一次让同屋忍受不住而爆发,认为她贱,随后两人来到学校咨询中心求助。
曲G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姐姐和自己,可是初中时期父亲的意外死亡给曲G带来了严重影响,成天焦虑烦躁、患得患失,这样的情形从初中开始延续到大学。除了繁重的学业,他还总是拿出很多精力担忧妈妈和姐姐的生活,担心妈妈生活太累,又担心姐夫对姐姐不好,同时又为姐姐结婚离家和妈妈重新组成家庭而促使原来的家庭亲密关系中进入外人而倍感失落,致使学习生活全面遭受影响。
无论是李C、龙D还是曲G的例子,显示出学生应对意外的能力很不足。这种不足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认知层面学生们对于生活中确定无疑的可能不幸具有相当的适应能力,比如父母的渐渐老去、外出求学与父母的分离。但是,当生活出现意外情况比如重病或者伤残、亡故的时候,往往就难以应对了。其中总是伴随认知方面的问题,一旦意外发生,心里就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倒霉?”这样的认知常常导致心理的懈怠,患得患失。
第二,情感层面当生活中遭遇意外不幸的时候,学生们往往在情感上应急准备不足,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情感:否认、拒绝、愤怒、沮丧、懈怠、冷漠。李C爸爸的遭遇对李C的情感冲击就很大,致使他由积极热情的情感状态变得沉郁、漠然,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慢慢地情感的感受力也降低了,与外界的情感联系也少了,退回到孤独而封闭的个人生活中。龙D父亲和曲G父亲的意外亡故都几乎摧毁了他们现有的生活并发生持续的伤害性影响,不仅对身心,甚至对学业、社会功能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第三,行为层面意外事件的发生也常带来行为层面的改变。当遭遇不幸发生后,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往往伴随着行为的退缩或者改变。李C从外向开朗退到封闭内敛,龙D则是行为发生一些偏差,曲G则成天忧虑自己青春时光的损失,沉浸在对未来前途患得患失的焦虑中却又缺乏行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