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格纳夫说:“每一个人不要做他想做的,或者应该做的,而要做他能做得最好的。拿不到元帅杖,就拿枪;没有枪,就拿铁铲。如果拿铁铲拿出的名堂比拿元帅杖要强千百倍,那么拿铁铲又何妨?”能做得最好的就是最擅长的,不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是愚蠢的,就相当于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竞争,结果必然是失败。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如果能够看清自己的长处,对其进行重点经营,则必定会给你的人生增值;相反,如果你分不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或者误将不足当成长处去经营,则必定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马克·吐温曾有过经商的经历。第一次他从事打字机的投资,结果因受人欺骗而赔了19万美元;第二次他办出版公司,结果又因为不懂经营而赔了近10万美元。这两次经商失败后,马克·吐温不仅把自己多年呕心沥血换来的稿费赔了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马克·吐温的妻子奥莉姬已经看出丈夫不是经商的材料,不过丈夫的文学天赋实在无人能及,于是她就劝马克·吐温放弃经商的道路,重新振作精神,走创作之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克·吐温最终认为自己应该当一名作家,于是他很快摆脱了失败的痛苦,从而迎来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辉煌。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在人生的坐标上,如果你站错了位置,在你不擅长的领域里谋生,当然会异常艰难。接二连三的失败可能会使你的意志逐渐消沉,从而永远卑微地生活下去。
说到这里,不由得使我们想起中国古代那位“问君能有几多愁”的词人李煜,之所以说他是词人,是因为他更加适合写词,更加适合做一个文人,而不适合去统治一个国家。李煜的词可谓登峰造极,但是他的国家却在他的手中走向灭亡,他也因此成为阶下囚,每天依旧用文字抒写他的家国情愁。我们说,倘若不让他去统治国家,就让他尽情地挥毫泼墨,或许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会更高一级,他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词人,而他却并未将自己的长处发挥到极致,去做了他并不擅长的国君,结果历史上便多了一个亡国之君。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好好审视一下自身,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要明确自己的优劣长短,尽量做到扬长避短。如果你放着自己擅长的一面不去发挥,而去挑战并不擅长的领域,你可能就会像李后主那样整日生活在国家沦陷、妻子改嫁、自身被俘的悲情中。因此,只有从事擅长的领域,你才能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XCXL4A.EPS;P〗〖HJ*4〗
〖HJ〗〖KH-5〗〖GK0!13〗〖HT5《方正细珊瑚简体》〗
1.对自己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
2.对自己的需求不明确的人永远都不会成功;
3.知道自己的需要以后,把它们写下来。
重复定律:持之以恒才能成功
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着一个“三人成虎”的故事: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即将一起作为人质被送往赵国。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他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信。”庞恭又说:“如果是两个人对您说这样的话呢?”魏王说:“也不信。”庞恭又说:“如果先后有三个人都说他们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您是否依然不相信呢?”魏王笑着说:“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那就肯定是有这种事了,所以我不能不信。”这就是心理学中的重复定律。
重复定律也称为实践定律,是指任何的思维和行为,只要你不断地重复就会得到不断地加强。在你的潜意识当中,只要你能够不断地重复一些人、事、物,它们都会在潜意识里变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