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心理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表现,主要特征是在自立、自信、自主方面发展不成熟,过分依赖他人,遇事犹豫不决,缺乏自信,很难单独进行自己的计划或做自己的事,总是依赖他人为自己作出决策或指出方向。依赖别人,意味着放弃对自我的主宰,这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依赖性太强的人容易失去自我,往往人云亦云,易产生从众心理。
人都有依赖心理,有些人依赖心理很强,而有些人依赖心理较弱。依赖和人的惰性是共存的。有些人因为自己身上有某种缺陷,以为自己缺乏劳动能力,就对社会或是别人产生依赖心理。心理学家分析说,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影响一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制约人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新生命的诞生是从剪断脐带开始的,所以生命中所受到的最大的束缚也就是来自于对脐带的依赖。要想自立,首先就要抛开依赖。
自己就是自己的神
有这么一个故事,或许你早已听说:
一个人去寺院拜佛,却看到旁边有一个跟佛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也正在那里跪拜,拜佛的人很惊讶,对方也看出了他的意思,于是说:“是的,我就是佛。我在拜我自己。”看到那个人更加惊讶了,佛接着说:“因为,求人不如求己。”
是的,这个世界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别人可以向你伸出援手,但是最终能够帮助你的还是你自己。所以,别企图依靠他人,要做一个自信、独立、坚强、能干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处变不惊,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应付自如,不再是他人避之不及的拖油瓶。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最坚强的人是孤独的、只靠自己站着的人。”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很小的时候,跟父亲出去游玩,马车行至一个拐弯处时,由于速度太快,使得小肯尼迪被甩了出去。当马车停住时,小肯尼迪以为父亲会下来把他扶起来。但是却看到父亲坐在车上悠闲地吸烟。
小肯尼迪叫道:“爸爸快来扶我!”
“摔疼了?”
“是的,我感觉已经站不起来了。”小肯尼迪带着哭腔说。
“那也要坚持站起来,重新爬上马车。”
无奈之下,小肯尼迪只好挣扎着自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艰难地爬上马车。
父亲摇动着鞭子问:“知道为什么让你这么做吗?”
小肯尼迪摇摇头。
父亲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爬起来;奔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再奔跑。在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不要想着依靠别人去扶你。”
多年以后,约翰·肯尼迪当上了美国的总统。在一次与朋友聊天的时候,约翰·肯尼迪说,自己之所以会有今天的成就,是与父亲教给他的那些人生的法宝分不开的,那法宝就是自立。
有学者曾专门对325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进行过分析,分析显示这些人具有如下共同素质:树立目标,坚定信念;不顾一切,勇敢向前;思路开阔,思想敏锐;注重实践,坚持探索;坚韧勤奋,紧抓机遇;有强烈的兴趣爱好和无休止的好奇心等。
美国心理学家洛埃曾历时5年的时间对5000多名科学家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这些科学家的共同特点是:创造力超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喜欢被束缚住思想,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要追根寻底,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并且严于律己,有对社会作贡献的责任感,爱挑毛病,好批评等。
上述两个调查研究给我们这样一个信息:成功者所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就是独立自主。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他的前途永远取决于自己,成功与失败,也都只能靠自己来掌握;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只有靠自己来体会,来感受,这样你才能够为自己找到庇护的场所。驾驶生命的航船,舵手永远是你自己,前进的航向也永远在你的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