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你不快乐

正常人遇到各种焦虑情况时,一般都能很快地恢复正常状态,会很快地排除困难,闯过难关,并能总结经验教训,避免下次重蹈覆辙。然而,对于处境一直困难或遭受不幸事件冲击的人,往往在心理上招架不住,使自己陷入过度疲惫的状态。这些人一直担心再发生突发或意外事件,哪怕并没有什么依据,也很可能会使这些人的心理和行为失常,重则引起精神性疾患。

30岁的赵桐是一个同龄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他在一家大公司里有一份不错的工作,每月拿着不菲的薪水,身边还有一位温柔可人又对他体贴入微的女友。然而,这些并没有使他远离痛苦。

最近,赵桐对从事了八年的工作忽然失去了兴趣,总是觉得发展空间越来越小,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而每天的重复劳动更是使他觉得是在浪费生命。他想跳槽,一时间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渐渐地,他开始对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总是莫名其妙地觉得烦恼,还经常为一些小事与女友争吵。虽然经常在事后感到对不起女友,但下一次他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赵桐尝试过各种方式摆脱痛苦:听音乐,剧烈运动,甚至跑到海边大喊。然而,这些最多只能使他得以短暂的舒畅。回到现实中,工作仍然令他难以忍受,心情仍然是非常糟糕……在与焦虑的搏斗中,屡战屡败的他几乎要崩溃了!

赵桐的这种情况在当今社会中并不少见,尤其是职场中的年轻人,生活和工作压力使得这些人开始焦躁不安,顾虑重重。情绪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追求快乐生活的道路上却离快乐越来越远。

拨开乌云见丽日

在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有过类似的困惑,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焦虑的阴云笼罩的生活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摆脱焦虑,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找出病根。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焦虑的时候,会让我们更加焦虑。好多烦恼交织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很多烦恼看上去千头万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找出根源所在。比如,赵桐的焦虑源于工作状况的变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发展的空间到了极限。每天重复性的工作,使他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想改变,可提升的可能又几乎为零,想跳槽,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便感觉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控制。于是,心情在痛苦与彷徨中变得越来越糟,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影响了生活,对工作也越来越失去兴趣。这样,赵桐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难以自拔。所以赵桐要想摆脱焦虑,可以先从改变糟糕的工作状况入手。

第二,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也许自己能做的只有三件事:努力地改变能改变的,平静地适应不能改变的,冷静地发现二者的区别。

先看改变的可能性。赵桐已经触摸到了事业的天花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在事业上已经寸步难行了。赵桐还有四条路可供选择:创业、跳槽、充电、留守。对已经有八年本行业经验,又雄心勃勃的赵桐来说,让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为自己服务,选择创业,开创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道路。充电也是很好的想法,毕竟赵桐离开校园已经八年了,现在回去,带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去深入研究本领域最前沿的课题,待到重整旗鼓之时,便可有更高的台阶。

但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金钱、能力与面对风险的勇气;而充电不仅要付出金钱与时间,更需要对读书有一定的兴趣。如果赵桐的现实情况不允许他走这两条路,想跳槽又暂时没有合适工作的话,那么就目前的状况而言,赵桐只有走最后一条路,那就是——留守。但是,留守并不等于消极地坐以待毙,更不等于无所作为地消磨时光,而是一种因“动”的条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静”的选择。在静态的留守中,赵桐可以耐心地等待发展机会出现,也可以平静地面对工作,去发现工作中的新空间,发现自己的新价值。

第三,做!我们被焦虑困扰,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焦虑本身。就如赵桐,开始为工作而焦虑,后来又为焦虑而焦虑,最终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实,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现在能做什么、应该怎样做,将自己的注意力倾注于目前的事情上,顺其自然,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焦虑,已经被时间的良药完全治愈了。

物质的进步是有巨大代价的,那就是人们精神上持续的巨大压力和紧张。但焦虑并不应该是它的必然结果。焦虑时,不妨想一想:“我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能做些什么”,然后,满怀信心地付诸行动,终会有拨开乌云见丽日的那天。

心理驿站

〖HJ〗〖KH-7〗〖GK0!13〗〖HT5《方正细珊瑚简体》〗

1.焦虑会引起人心理和行为失常,重则会引起精神性疾患;

2.面对困境,最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想办法,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3.不能因焦虑而再生焦虑,从而形成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