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5)

(五)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2004年,84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股票市场上市。这个数字表示比2003年增长了75%,支付资金总额达到1115亿美元(新华信咨询公司,2004)。同时,深圳和上海交易市场新增98只股票,获得资金43亿美元,是1997年以来最低水平。通过海外首发上市的中国企业获的资金是国内资金的3倍。

尽管海外上市企业的数量增长迅速(提高了75%),但募集资金的增长速度(59%)比2003年企业数量增长的速度要低。很多中国企业不得不降低首发量,减少募集资金来满足国际投资企业的需要。

从起步开始,海外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

■ 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美国首次公开发行(IPO)股票时,遭到集团诉讼;

■ 中国国有企业航空石油控股公司子公司中国航空石油公司2004年在新加坡上市时,遭遇内幕交易丑闻;

■ 2005年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对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建议进行长时间的详查。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开始更紧密地监督海外上市,确保过程更加透明,管理更加完善,并阻止国家资产的流失。

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和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

多年以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美国和新加坡已成为中国内地企业融资的最受欢迎的国家。

2004年,大多数中国企业选择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新加坡为第二选择,最后是美国。最近,有43家中国企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31家在新加坡,还有10家在美国(见表314)。表314在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美国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特点

企业特点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美国募集资金699 亿美元589亿美元357亿美元新上市公司数量433110市盈率10~20 倍10倍30~50倍投资者投资倾向制造、信息技术、通信制造、信息技术、通信、食品/农业高科技企业、信息技术、通信行业新上市国有企业比例30%020%资金募集状况容易相对容易平均水平市场流动性高相对较高平均水平上市需要时间短短非常短资料来源: 2004年新华信咨询公司调查报告。2004年,尽管国有企业在所有海外新上市的中国企业的数量中只占18%,但资金量占了75%。大型首发项目基本上都是来自国有企业。尽管有时考虑同时在纽约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但是这些国有企业首选还是在纽约上市。

为了吸引大型中国内地国有企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股票交易市场刚刚修改了上市条列。但是新加坡不是那么有吸引力,因为对这些公司有各种手续上的限制和局限。

2004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首发获得的最大资金募集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完成,募集资金将近70亿美元。美国为第二大募集地,募集35亿美元。在新加坡的上市企业只募集到了589亿美元。但是,从中国企业首发平均募集的资金量来看,美国贡献最大,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二,新加坡排在最后。尽管在美国上市的规定更严格,上市费用更高,但是因为有可能募集到大量资金,能从更高的市盈率中获益,这一点对网络高科技公司和通信领域公司更是如此,因此美国市场比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更具有吸引力。

2005年,32家中国企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上市,其中17家来自中国内地,10家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5家来自中国台湾(见表315)。这些企业通过美国存托凭证项目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这些企业的股票可在该交易所交易。表315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2005年2月)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限公司

中国网通集团(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

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资料来源:纽约证券交易所。相对来讲,中国企业对美国和新加坡市场的熟悉程度远不如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从2004年开始,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增长迅速,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加大在中国的宣传力度,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在新加坡上市。

新加坡对自己的定位是泛亚洲股票交易市场,因此中国企业自然成为新加坡希望吸引的主要客户。但是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股票交易市场相比,新加坡市场还相对较小。

2004年,在新加坡新上市的中国企业都是中小型非国有企业。可能是因为相对较小的企业规模,食品、农业、环境和纺织行业企业所占比率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相比较高。相反,金融、能源和房地产领域的企业都选择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为中国内地企业首选上市市场。2006年年底,96家中国企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板H股市场上市,47家小型中国企业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证券交易所二板市场上市(证监会,2007年1月)。

2006年年底,证监会的原则是鼓励私有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市场上市,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证券交易委员会推荐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海外上市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