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海外直接投资(8)

(五)政策问题

从2001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一步接着一步走的方式制定了新政策和措施,加速海外投资、海外加工贸易项目、海外资源开采和海外合同项目等国际化进程。主要采取的措施涉及资金支持、外汇管制、出口退税以及金融服务和保险。但是为了进一步推动“走出去”的战略目标,需要更多地考虑新的方案。

1税收政策

为了鼓励国内企业海外投资,很多政府在税收法里引进了税收减免的内容。例如,在英国,有海外投资业务的企业有权利享受收入税25%的减免;在法国,国家不对海外收入征收增值税;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投资的法国企业享受增值税免除12~18年的优惠。亚洲国家(例如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效仿推行了相似的税收减免政策,推动海外投资。

很多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和日本还签署了双边税收协定,避免合作国家之间的双重收税。中国政府到2006年年底已经签署了115个双边贸易协定,应该学习这些政策。

2资金支持,外汇和保险

发达国家通常设立特殊基金和外汇支持帮助国内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一半以上的成员国都拥有这样的基金。中国可以根据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的不同阶段执行相似的策略。企业自身可以自募基金进行海外投资,并负责管理债务。中国企业进行海外融资的控制可以放松。

需要投资海外提高技术产品和设备出口销售的企业可以不设外汇限制。出口贷款可以扩大到更多的经济领域。政府还应该提供补贴支持企业参与国际竞标、实况调查和国际投资项目展会。

用于海外直接投资的贷款和保险费率应当降低,企业应该可以和国际保险公司合作降低成本。

中国可以成立海外投资基金或海外投资企业支持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低息贷款、担保和资金。像“市场和投资发展基金”这样的特别基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预算支持,可以专门用来帮助在海外进行资源开采和技术发展项目的企业。

投资保险应该设定海外投资保险计划,进一步发展。日本有一个投资保险系统,中国应该有相似的系统保护中国企业,特别是用来避免政治风险和非商业风险。

3信息和指导

中国驻外使馆承担了信息收集和投资接受国国家状况分析的前沿任务。其他部门和组织也提供信息和指导,但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对信息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一直在增长。企业需要能够快速获取信息,涉及广泛内容和专业的服务。

中国现有的商务部门是政府控制的部门,和大多数国外商务部门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部门和企业利益关系不够紧密。因此,私营单位或贸易协会在信息、指导和咨询服务方面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企业也可以在地方或行业领域分享更多的信息。

如果参考邓宁的投资发展理论,尽管在国际管理技能、技术和融资方面中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中国正处在一个可以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进入国际市场的阶段。过去,中国主要发展轻工业优势,例如纺织、化工、电子和医药。但是,最近这两年,中国也开始在相对领先的科技领域显示出潜在优势,例如航空技术、核能、生物工程和电脑软件。

在传统和高科技两个领域里,中国企业都可以通过提高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成功地登上世界舞台。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外商投资报告2005

[2]商务部外商投资指南2005

[3]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4]北京新华信咨询公司2004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调查报告

[5]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3:FDI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C]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2003a

[6]UNCTADEBrief China:An Emerging FDI Outward Investor[C]Research Note2003b

[7]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4 Annex Table B8[C]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2004:416419

[8]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6FDI from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C]New York and Geneva:United Nations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