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清:“无知无为”创造财富神话(6)

吉清还举了巴菲特和索罗斯例子。“两个人的投资方法、投资理念完全不同,但投资习惯完全相同。他们遵循着自己的投资理念,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同的只是投资方向、投资角度而已。”正是如此,吉清希望自己的投资可以成为一种习惯性的“细水长流”。

“能够保持3年有5~10倍的收益常态就好。”吉清并不期望着总有暴富的神话出现。相反,他的稳健还体现在对投资质量的要求。“投资要有含金量,没有好的机会宁可不投,也不放低要求。”

2008年,吉清套现了旗下一只基金的资金。“分红过后,觉得半年之内没有什么项目可投了,就干脆把本金还给了投资人。”吉清说。本来是可以继续留着收基本管理费,或者降低标准去找一些企业,但吉清并不愿意这么做。“还是想做百年老店。”吉清笑着说,“至少在我手里,不能放低要求。”

吉清还坚持“投资要有余量”的做法,即使在最差的时候,公司账上也有上亿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创新:私募挖掘未来明星

如果说,天堂硅谷成立的第一只私募股权基金掀开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业发展的新篇章,那么,对于未来吉清有着更远大的理想。

他认为,私募基金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一是需要更大的金融平台,让创投公司也可以贷款、发债,甚至上市。“黑石不就上市了。”第二,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以及法律规范的完善。如果有了这些条件,私募股权基金一定比公募基金发展得更好。而这些,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进步和发展。

“创投企业在做什么?国家4万亿的投资在拉动经济,而我们创投就是在投资中小企业,为什么不给我们一些扶持?不用投钱,只要给我们一些税收优惠,就可以产生杠杆效应。因为我们募集的是民间资本,同时我们会以市场的眼光去看待企业,选择真正在未来有潜力的企业去投资,这于国于民都有利。”

吉清研究过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除了美国的金融平台更丰富外,美国政府在税收方面给予的优惠也起了重大作用。“为什么美国的高科技企业发展得这么快?风险投资功不可没。美国著名的几家大公司——微软、思科、苹果都是从创业板出来的,在初期或多或少都有风险投资。”在吉清看来,一个国家的风险投资发展得好,对整个社会的创新都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么多的风险投资公司,每天都在寻找着好企业,如果我们能多投资一些有潜力的公司,多一些华为,多一些阿里巴巴,那么中国整体经济也会更上一个台阶,会比美国更牛……所以,从更大的角度说,私募股权基金能给国家注入创新能力。”吉清总结道。

我们期待着,天堂硅谷能找到下一个微软、下一个苹果,也更期待,我们能有更多天堂硅谷,去挖掘更多的世界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