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4大领域:文化传媒、消费服务、现代农业、新能源这块主要是节能环保。去年下半年将节能环保纳入我们的投资领域,国家对这个行业如此重视,有什么不能做的?”
“与第二部曲同时并进的是第三部曲,也就是继续寻求电广传媒机制上的支持,并借助专业机构募资,将投资及风险控制指标下达到人头,并通过惠及大股东的管理层股权激励,寻求多赢发展,把创投业务模式与更多的激励模式进一步升华。” 刘昼说。
3. 投资纪律之“6条军规”
● 人——是否占值得投资的比重达50%。
● 行业是否足够大,是否属于国家政策鼓励支持的范围。
● 技术水平是否领先。
● 商业模式是否有创新。
● 行业地位——被投企业须是行业或子行业前3名。
● 有没有法律障碍和硬伤。
“项目判断大致上是这6条军规。事实上,最后能否成功投资,仅仅靠这6条还远远不够。其实每个项目都有问题,但要敢于揭露问题,关键的是要看这个问题是否有硬伤。” 刘昼说。
4. 军规之魂“相人”:股权投资50%靠投人
“投资即投人”现在已经成为VC界的口头禅。刘昼的“投人”理念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经历多年的投资风雨,总结成败得失后悟出来的。
10年来,达晨投资了50个项目,刘昼自己总结道:“我基本能保证70%的项目能获得,只有30%的项目可能会失败。”而其中成败的核心是“人”。
2009年8月19日,在达晨创投与尚品宅配的签约仪式上,刘昼满怀感慨地说:“达晨与尚品的联姻开始于两年前,最终决定投资的根本原因在于尚品的团队。”
在达晨的投资经历中,刘昼对其中的一次失败记忆深刻。“曾有一个网络项目,达晨总共投资了230万元。资金不多,但这个教训却让我铭记于心。”刘昼回忆说。
那是在中国创投出生期的2001年,在投资同洲电子的同时,达晨创投同时也投资了当时的一家网络公司。该网络公司一开始的发展势头很好,还曾一度被评为深圳政府推荐的23家企业之一。
“当年这家网络公司是锁定可以上创业板的企业,现在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究其原因,刘昼分析认为是“人没看准”。该公司的创始人没有务实做实业的态度,拿到投资之后,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就“涣散”了,导致该公司业绩逐步下滑。
通过这件事,刘昼对“投人”的理解更深刻了,还制定出一系列的投人标准:企业家人品要好、要勤奋、要有激情,同时要有卓越的经营才能和战略眼光。
自那以后,达晨在考察一个项目的时候,都会专门组织一支由2~3人组成的团队对该公司的人事进行尽职调查。主要是与公司的创始人进行交流,并通过跟其周围的人与环境进行接触,全面重点认识该公司的主要创始人、大股东或者董事长。
第四部分 经典战果
达晨先后投资了50多家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刘昼介绍,现在达晨所投资的公司中有十多家企业的上市资料将于2009年底前上报证监会,排队等待上市。
1. 首获佳绩——同洲电子(2006年6月27日上市)
2006年6月27日,同洲电子成功上市,同洲电子也是达晨创投的成功“处女作”。该投资案例被誉为中国本土创投的里程碑事件,是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个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