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海涛:中国本土创投引擎(6)

立命之本:投资后的增值服务

靳海涛指出,随着投资阶段的不断前移,投资后的增值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求团队不管高潮还是低潮都要有50%的精力做投资、50%的精力做服务。”靳海涛在不同场合强调了自己对团队的要求标准。

在他看来,深圳创新投资集团的投资后服务做得较好,也提高了投资成功率。“做好投资后的服务工作,可以让被投企业更容易做大做强。以我们投的一个初创期项目为例,因为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该企业原有的商业模式遇到重大挑战,后来我们和企业经营者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探索该如何转变这种模式。同时,我们又把其他的被投企业和这家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帮其找到了经营模式转型的道路。紧接着,我再继续投资,和其他的合作伙伴一起投资,这家企业可能就转危为安。”靳海涛说。

“这是一个投资与服务的关系问题。从长远来看,没有服务能力的投资机构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服务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各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安身立命之本。” 靳海涛说。

如何进行投资与服务?靳海涛总结为四个方面:从实践来看,首先帮助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服务;其次是要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服务;第三个方面是高层次的服务,这是以前私募基金做的比较少的,就是要把服务前移,前移到企业的产供销循环体系中去,做资源整合的服务;第四是雪中送炭式的服务,这种服务更重要,将其定位为处理疑难杂症。

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期。但很快,随着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出现。

“在资本市场高潮时,本土创投基金大量涌现,他们也投了一些项目,低潮时回头看,会发现有很多经验、教训可以吸取。”靳海涛总结了很重要的一点,即不光重视投资,更重视投资后的服务——在投资步伐放缓时,为已投企业做服务,通过各种服务使得企业保持高速增长,度过严冬。

“我举个例子,我们投的一个企业,在经济发展高潮时其商业模式已经证明是成功的。但是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其原有商业模式的运转就非常困难了。作为股东、投资人,我们就帮助这个企业去找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庆幸的是不仅找到了,而且还为他实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找到了一个商业伙伴。新的模式确立之后,我们再增加投资,使他摆脱困境。”以他所在公司为例,靳海涛强调这种服务至关重要。更为关键的是,服务不仅是资金问题,还是资源整合问题。由于宏观环境变化,上市变得困难,因此需要投资人对投资项目有更多的资金支持。

他给出的一点经验是:“低潮时由于融资相对困难,我认为可以通过减少新投项目的量,帮助已投项目来度过艰难期。”“不是说投资高潮时我们就不服务了。只是说投资低潮时,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做服务。”事实上,早在2007年,靳海涛就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赢利并不代表成功,钱背后的服务最重要”。

据靳海涛回忆, 2006~2007年一年多的时间内,创新投一共投了5个天使投资项目。“这5个项目目前总的状况是,两个基本成功、两个初步成功、一个基本失败。结果非常好,我自己都想不到,本来是成一败九或者是成二败八的事。”靳海涛接着说,“但赢利并不代表成功。这些公司大部分还没有赢利,有两个赢利的,一个赢利的列为基本成功,一个赢利的列为基本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