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潍柴动力,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是在2002年底出资2 150万元所投的。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发行价为元,募资12亿元,深创投持有的2 150万股占到了总股本的。2007年4月,潍柴动力通过并购湘火炬,回归A股。如今,潍柴动力的投资额已经通过分红的形式全部回收,同时还有十几亿元的市值。
当然,对于每个创投企业来说,成功的背后同样会有不少失败的案例。按照靳海涛的说法:“每一个创投都有一个不成功的案例。根据现阶段的要求,投资初创企业含天使投资的成功率不低于20%,投资成长期企业的成功率不低于50%,投资创业晚期企业的成功率不低于80%,能做到这几个指标的就是比较好的。”
他将失败的原因总结为以下7个方面:①创业团队的职业道德及工作水平不够。被投资企业,特别是早期项目,能成功的最大原因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②投资团队没有真正看清楚所投行业企业的主营模式。③创业团队领先市场太早,欲速则不达。俗话说:领先一大步,赔钱等三年;领先一小步,发财赚大钱。企业都是以赢利为目的,如果领先市场太早,很容易失败。④企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被替代。⑤企业未能掌握好扩张和资本运作的最佳时机。不扩张企业发展不了,但扩张过度,企业将担负沉重的包袱。⑥未能和被投资企业保持密切的互动关系。⑦投资经理的道德风险。
在总结了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靳海涛指出,深圳创新投资集团也从中得出了5点启示:①必须提高“看人”的本领,对企业家的分析要深入透彻。②没有看懂的项目坚决不投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失误。③必须做好服务。投资者在服务的时候必须把被投资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④必须高度重视产品或模式的被替代性趋势。⑤必须进行规范化投资。
展望篇
审时度势:金融危机带来行业最好机会
2007年,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的一路高企,中国创业投资行业也突飞猛进。然而,进入2008年下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本来根基并不深厚的中国创投行业开始风云突变——“行业过热”、“步入寒冬”等各种令人不寒而栗的字眼充斥着媒体。
对于这场似乎是从天而降、突然来临的金融危机,作为中国本土创投行业的领军人物,靳海涛高瞻远瞩,在不同场合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金融危机会加快中国创投行业的洗牌速度,但行业远远没有过热;对于中国创投行业的“寒冬论”,他认为,对于中国本土创投而言,充其量是“倒春寒”;而纵观全球局势,他指出,金融危机在给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恰恰也带来了最好的机会,他坚信,未来10年是中国创投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早在2008年7月,靳海涛就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的创投行业并非过热,而是刚刚兴起。他当时给出了三个判断:第一,中国经济不可遏制要变成“世界老二”,早一点会在2009年,晚一点会在2010年实现,GDP总量超过日本。如果需要继续发展,优化结构,做到又快又好,就必须加强PE和VC在优化结构方面的投资水平。 第二,这样一个结构调整需要VC和PE的介入,VC和PE一定是投创新的、有前途的、会加速结构调整、更新换代的项目。第三,中国现在的投资量跟发达国家相比非常小,中国企业的成长模式从过去的自我积累为主,开始逐渐向自我积累加烧钱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如果是要烧钱,恐怕我们投的钱远远不够,所以中国企业现在获得的钱主要是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也是现在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