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10日。当年4月,时任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表示,中国证监会将尽快成立二板市场。魏建平坦言,当时就是冲着“创业板”去的。
当时由于得到成都高新区的支持,魏建平毅然来到成都。当时创投界流行的是“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北上广”优渥的生活条件,也让外资PE们如鱼得水,但成都乃至西南边陲,在当时绝对是投资界的“冷门”区域。对于生在浙江、长在上海的魏建平来说,成都更是陌生。更糟的是,2000~2005年,创业板停滞,股权退出又毫无渠道,“根本没有PE生存的空间”,魏建平表示其中的艰辛尽在不言中。
有一段时间为了生存,只好再做起咨询。魏建平谈起那时的艰难,已是淡然一笑。那时,为了锻炼队伍,魏建平还让员工在四川做起了“拉网”式调研,各员工对各地级市、开发区、高新区进行经济普查,查找优质企业,“争取不漏过一条大鱼”。
“我们对成都周边太熟悉了,你随便说家什么好企业,我们都了解。”当年的辛勤,换来的是新兴创业在西部地区绝对的“深扎根”,因此,他们挖掘到了许多在旁人看来“冷门”乃至“偏门”的公司。“冷门有冷门的好处,就是竞争少。”魏建平笑言。
如今,其投资的中航三鑫(002163)、升达林业(002259)、卫士通(002268)等已登陆中小板,“今年估计还能有4~5家上市,还有创业板的公司。”魏建平难掩兴奋。
2. 找到阶段性在发展的行业
“要找到好公司,投资眼光是核心的核心。”听起来,这是一句大实话。然而,对于魏建平来说,却是有内在逻辑的。弄明白了这点,找公司很容易。
用时髦的投资术语说,魏建平找到“好”公司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首先,就是找到阶段性在发展的行业。目前,魏建平尤其看好消费、国防军工、农业、新能源等行业,侧重于投资中小民营成长型企业,特别是那些细分行业的龙头。
魏建平认为,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行业就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比如,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到GDP80%以上,而我们国家仍然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成规模的不多;第二产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且牺牲了环境;发展第三产业是必经之路。
“例如上海,就有很明确的目标,要将第三产业提到GDP比重的75%以上。这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阶段性发展行业。10年前,没有人提这个,因为那个时候还在解决更基础的问题。但当经济发展到现在这个水平,发展第三产业就是现阶段的重点,这其中一定有机会。”魏建平说得斩钉截铁。
“和老百姓生活相关的还有什么?”在此大思路的指引下,魏建平将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一一道来。
“城镇化是必经之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土地谁来种?那么农业必然要现代化,与此相关的农业装备行业就有很多机会。”
再者,随着中国的崛起,军事力量也必然要随之加强。“西方世界可是已经把中国看成最大的对手呢。”魏建平笑道,言下也充满着自豪感。“但在军事装备上,我们与西方国家其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方面我们不可能一直用国外的技术,所以在军事装备行业也有机会。”
还有近来大热的新能源行业,魏建平对其也相当青睐。他还讲起了“专业术语”,好像找回了当年做工程师的感觉:“根据物质不灭定理,你烧了多少煤,就会释放出多少二氧化碳,环境的破坏不可避免,而且能源又是有限的。连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大国都制定了未来20年的能源战略规划,中国新能源行业将大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