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全体贝因美人的一封信
竞争是自然界、所有物种、人类生存的基本状态。学习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更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就在于比所有物种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一切生命的生存处境和生活状态均取决于竞争者的竞争力,即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能否取胜于竞争对手的竞争力。
对于人类个体而言,其竞争力更由学习能力所决定。这一点从生物进化角度很容易理解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资源的相对匮乏导致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变化的环境则决定“适者生存”的方向。学习即起源于人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互动之中,是人类主动获取经验和知识、以增进对环境(及竞争对手)的了解和应对能力、以期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行为。在环境急剧变化的条件下发生的竞争之中,更强的学习能力意味着环境中的个体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应对对手,也即意味着个体在生存竞争中胜出的更大可能。
由此可见,学习的需求是由环境决定、天然存在的,而竞争的意识则源于人的生存本能,成为学习的根本驱动力。因此学习能力就是个人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由于人类二律背反的发展,如今我们面临的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生存竞争。竞争的结果,也早已不仅仅是赤裸裸的生与死。“活着就是活着,不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东西活着”,似乎很容易,很简单,很正确。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生存的矛盾似乎不存在了,竞争似乎不需要了,学习的驱动力渐渐消散,似乎不必继续学习了。人们开始向往“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打球打到腿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生活。于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发生了。
这是近二十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普及的社会现象,也一度是令国人羡煞的生活方式。但星移斗转,时间来到2008年,次贷危机突然层层爆发,多个国家集体“裸泳”,号称“世界最富裕”、“最和平”的某些北欧国家甚至濒临破产,每位国民相当于身负37万美元的债务。可以说,经济危机虽由经济范畴内的种种原因而起,但意识形态上的危机早已在国民心态和国家体制中悄然筑就:竞争意识缺位,精英意识淡薄,学习行为缺失 意识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当下这一切,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
现在,让我们收回视线,重新审视我们的组织和命运共同体 贝因美。
到今天,贝因美已经走进风风雨雨的第17年。17年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步步提升。可以说贝因美今天的一切成就,包括在刚刚过去的除夕夜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精彩亮相,都是我们17年来坚持不懈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然结果。
然而近来我已经听到有些人说,贝因美已经“够”大了,言下之意是“你们可以躺着吃老本了”;还有人向我当面表示惊讶,说没想到我现在居然还在夜以继日地工作。次贷危机以前我可能还要耐着性子解释“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云云。次贷危机发生以后我就省心多了:中国不能成为冰岛,贝因美人不能成为雷曼兄弟!事实上,我们已经体会到了学习和进步的相对不足给贝因美带来的阵痛:内部运营管理跟不上战略发展和业务拓展的要求,各方面现实表现跟不上品牌声望的提升速度 我们的方方面面,仍然急迫地需要进步!而这些进步,只能来源于我们每一位贝因美人脚踏实地的学习、自动自发的努力!如果说我们并不缺乏竞争意识和精英意识,那么我们仍然要持续不断地植入和强化这种意识,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充分地转化为学习的行动。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学习什么,又应该如何学习?
首先,我希望各位还记得曾经与大家分享过的“五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如果要衡量“五个学会”的轻重缓急,那么我认为,“学会学习”是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学习结果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是我们当前的重中之重,应该被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