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人”假设是权变学派提出的人性假设理论,代表人物有沙因、史克恩、莫尔斯、洛希等人。“复杂人”假设认为,无论“经济人”假设还是“社会人”假设,都有其合理的一面,但都不适用于一切人。人本身是复杂的,在复杂的、不断变换的环境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性来。人性中既有唯利是图、追求物质利益的一面,也有精神需要、追求社会责任、实现自身最大价值的一面。而且二者是个权变的过程,在物质基础很低的情况下,追求物质利益就是第一位的;在物质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时,追求精神利益就成为主旋律。应该将“经济人”理论和“社会人”理论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因此,第三种假设——“复杂人”假设脱颖而出。
关于“复杂人”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沙因在其《组织心理学》中做了总结和阐述,即:
1.人的需求是多样且因人而异、随发展条件和情况而变化的。人不仅具有复杂的需要体系,而且人的这种需要是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需要因人而异,需要的层次也不断改变。
2.人在同一时间内的多种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相互作用,结合为一个统一体,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
3.动机模式是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是复杂的,要受多种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产生了动机模式。内部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人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工作部门和岗位可以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因此,不存在一个适应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有效的动机模式。
4.不同人对不同的领导模式有不同的反应。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同一领导模式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复杂人”假设主张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地采取灵活多变的领导模式和领导方式。
5.在适当的领导策略之下,不同类型的动机模式,可以产生高激励水平。“复杂人”假设含有辩证法因素,它强调根据工作性质、个人特点和外界环境三者合理配置,因人、因地、因事而异,采取灵活机动的领导方法。
总之,由于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复杂性,也必然反映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上,因此,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可能是纯粹的“社会人”,而是因人、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不同,采取相应反应的“复杂人”。人的价值取向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的追求,即使同一个人,又会因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今天可能是追求经济利益的“经济人”,明天可能是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社会人”,还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的“复杂人”。“复杂人”假设的观点,将人性中不确定、多样化、动态化的一面展现出来,是比较动态、辩证、系统的观点。“复杂人”假设,给领导活动带来了更深刻的复杂思维方式,给人们的启迪是,领导活动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环境条件三个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必须充分考虑物质条件与社会心理因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动情况,灵活地采取富有弹性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领导手段和领导工具,而不能用单一的、僵化的、千篇一律的领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