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决定命运这一哲学命题,从实践的层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诠释。
1.从宏观上看,观念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亲自倡导和发动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为标志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人们的观念从“两个凡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要用提升生产的手段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党的中心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把经济搞活等。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当有人提出“市场取向的改革就是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突破口”时,邓小平又通过南巡谈话发动了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又得到了新的观念认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分水岭”;市场经济不是制度属性,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方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的目标模式。正是这些观念的更新和转变,确立了造富中国的发展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发展命运,使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变化。
2.从中观上看,观念决定地区之间发展水平的离差。我国南方比北方发达,人们普遍认为,北方比南方的发展水平差了十五六年,差距在哪里呢?就差在思想观念上。南方从1979年春天邓小平“画了一个圈”开始,就改变了计划经济观念,在“圈里”进行了“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市场经济的活动,把南方经济搞活了。而北方到了1995年才开展“进场(进市场)入轨(与国际接轨)”的大讨论,那时才开始解决观念问题,时间就和南方差了十五六年。南方人和北方人研究中央方针政策的观念都不一样,北方人是带着“中央提倡干什么”的观念来研究中央的方针政策,实践中“中央提倡干什么就干什么”,并认为这样才能坚定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南方人是带着“中央不让干什么”的观念来研究中央方针政策,中央不让干的坚决不干,这也和党中央保持了一致。可是中央没说让干也没说不让干的北方人就不研究了,南方人在这一块上也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开放之初,任仲夷在广东主持工作,他提出了一个思路,即在中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不仅要做那些中央要求做的事,而且要做那些中央没有要求,但并不违反中央方针、政策的事。进一步说,就是应该考虑做那些中央没有想到、没有指示、又不违法、有利于改革开放的事。这个观念就从“只能”转变到了“可能”,从“封闭”转向“开放”;从“遵从”转向“创造”,扩大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3.从微观上看,观念决定一项具体工作的开展和一个学科的认识。计划生育的工作为什么在农村推行起来困难很大,就是“养儿防老”、“传宗接代”、“多子多福”等传统陈腐观念的影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决定领导学科命运最核心的观念。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和加入之初,很多人在想、在问:“入世机遇大还是挑战大?”“怎样与狼共舞?”其实这都是观念问题。机遇也好,挑战也罢,就看你准备得如何。你有准备,危机来了可以危中求机,危机也就变成机遇了;没有准备,机遇来了也可能丧失,机遇也就变成挑战了。为什么说入世对南方冲击小,对北方冲击大,就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早准备了十五六年。还是那句老话有哲理: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本企业应对入世的观念是:三分之一产品国内生产国内销售,狼来了就与它共舞;三分之一产品国内生产国外销售,上“狼群”里去发展,这就是一只虎;三分之一产品国外生产国外销售,这就是一只猛虎。正因为有了这些正确的观念,入世之后,海尔也依然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张瑞敏说:“改革开放为海尔带来的最本质、最核心、最打动人的东西是什么?想来想去,比来比去,我认为就是四个字:观念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