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初衷和出发点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而是传递“点燃火焰”的智慧,围绕这一初衷和出发点,形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1)体系新颖完整。本书把因素分析和系统思考结合起来,研究的框架分为理论基础篇、领导实务篇和领导智慧提升篇三部分,共十二章。理论基础篇主要研究卓越领导者应具有的领导观念、基本素质和必须遵循的领导原理;领导实务篇主要研究领导者的用权智慧、用人智慧、用势智慧、危机领导智慧、“点”的领导智慧、“圆”的领导智慧、正职领导智慧、副职领导智慧;领导智慧提升篇从《周易》中归纳出“元亨利贞”、“刚柔几大”、“位时中应”十二个字的领导智慧。全书脉络清晰,从领导智慧的元素,到领导智慧的层次,再到领导智慧的系统,建立了卓越领导者智慧的新颖完整体系。读者从头至尾完整地读一遍,领导智慧的清泉就会潺潺流过,带来心灵上的清爽。
(2)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融合。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智慧之光,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生机盎然。在寻找西方领导理论的同时,不忘从五千年的民族文化精华中领悟领导之道,从传统文化这座金矿里汲取智慧的珍贵元素,是每一位卓越的领导者时刻不能忘怀的事情。本书博采成熟的领导理论,吸收了中西方最新研究的领导理论和领导模式,但不是去详尽地论述每一种学说,也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单单拾人牙慧只能永远瞠乎其后,不能博弈世界。我试图把国学的精髓与西方领导科学融会贯通,把西方的领导理论嫁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运用传统文化,诠释现代领导理论;运用现代领导理论,激活传统文化。
(3)复杂问题简单化。知识的表现形式是“繁”,智慧的表现形式是“简”。把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是一个智慧的释放过程。中国的哲人说“大道至简”,莎士比亚也说“简洁是智慧的表现”。本书不是让领导者挖空心思在知识上劳心费神,而是让领导者在“转知为智”上有爆发性的领悟。因此,成书尽量规避复杂,不仅结构简单,语言也洗练,一方面把深奥的领导智慧开发得浅显易懂,寓深于浅;另一方面用最少的文字揭示最多的智慧,微言大义。书中没有高深莫测、让人敬而远之的学术化的繁文缛节,没有抽象艰涩故作神秘的教条,也没有不知所云的高谈阔论,而是力争把纷繁复杂的领导活动用简单化的通透方式加以灵动地表达,让平常人都能心领之、神会之,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书中还力求简单到一段文字、一句话,甚至一个字,都能有很高含量的领导智慧,在帮助领导者排除领导活动中的种种误解和迷惑时,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力。领导者忙碌时浅尝,闲暇时细品,都可以体会到其中鞭辟入里的神机妙策,得到意味深长的启示和开智的乐趣。简单而空灵,是一种境界。其实,做学问如此,做卓越的领导者亦然。
(4)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经典的魅力就是具有无穷的解释空间。本书不是说明文,说明文很少有解释的空间。本书要打开的是领导者的智慧世界,而智慧世界的建立不是单方面的说教、灌输的过程,它是一个彼此敞开、互动的过程。本书既把道理讲到实处,讲到读者的心里,又彰显出“言已尽,意未绝”的境界,留给读者自己去分析、思考和体悟的空间。书中许多话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海德格尔曾经说过:模糊性是智慧固有的美德。通过这种模糊性的表达,扩大了解释的空间,让读者细心玩味,把握妙道,从而让一般的领导者成长为优秀的领导者,让优秀的领导者成长为卓越的领导者。
(5)图形思考。日本学者久恒启一曾经说过:“要用图形思考,图形可以一目了然,瞬间掌握整体面貌,图形比语言文字令人记忆更深刻。”图形思考的最大特点是不拘泥于细节,而是抓住问题的整体和全貌。本书每一章都配有一幅框架图,每一个框架图都能概括本章的全貌,让读者在阅读该章之前先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读完该章后回过头再来看框架图,有利于把握整体精要。平时时间紧,在原来通读的基础上只看十二幅框架图,也能帮助读者在记忆中链接具体内容,引发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