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突破自己(1)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先来分享一个案例。这是两个背景几乎相同的人,却走了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

案例: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

人物:Michael和Bob

公司背景:跨国公司

职位级别:战略层面的高层

Michael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一直就职于埃森哲咨询公司,现在35岁,做到了项目总监,年薪80万元左右。Michael认为目前的公司给他提供了很好的晋升机会,从项目助理,到项目经理,再到高级项目经理,直到现在的项目总监,他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他不愿意自己挑起非常重的担子,宁愿在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企业内部还会继续给他提供这样的晋升机会,从中国地区到亚太地区,从项目管理到运营管理,包括销售、市场、财务以及人力资源,还有供应链部门的管理职位等。

Bob目前就职于一家中型的互联网公司,年薪大约100万元。该公司属于风险投资企业,100人左右的规模。

Bob的职位是首席运营官,负责公司所有的日常运营和协助CEO制定公司长远的发展战略。

他喜欢规划企业的长远发展,并且骄傲于自己亲手做起来的企业。

Bob在过去十年几乎都处在跨国公司的中高管理层,但是他所负责的部门始终都需要遵循总部的发展战略。

这两个人走的是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他们各自对工作和兴趣的理解是不同的。Michael 想在跨国公司相对成熟的平台上工作,而Bob 希望借助不太成熟的平台发挥自己的能力,希望有机会参与高层的战略管理,所以他选择做中型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职业生涯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上面的职业经理人选择的基础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规划的一个职业发展的雏形。

职业生涯早期的概念是沙特尔(Shartle)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者职位的总和;麦克法兰(McFarland)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根据理想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培训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史;萨帕则说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经历过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格林豪斯的观点是,职业生涯是指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

无边界职业生涯强调打破组织界限和组织内部职位界限的职业转换和职业流动;易变性职业生涯强调驾驭职业生涯的是求职者本身而不是组织,个人在需要时可随时重新创立其职业,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产品领域、技术领域、组织和其他工作环境中变换其角色和职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以及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而设计的一种合理的职业发展路线。什么时候应该更新或者持续,都需要自己去把握方向。在作出决定之前,还需要个人能够清晰地了解选择这份工作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的后果。从实践招聘的角度讲,无边界职业生涯和易变性职业生涯结合的理论才符合我们中国职业经理人和大学生群体的求职需求。

“职业规划”在中国尚属一个概念,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和大学生都没有完全认同这个概念。坦率地讲,如果我不做招聘工作,没有发现和总结,我也不会知道这份规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益处。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

“我现在的工作是否很开心?”

“我为现在的工作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目前的工作上,我发挥了多少潜力?”

当然了,如果你很努力、很高兴、很玩命地做着某份工作的话,我敢断定你选择了正确的职业、正确的公司、正确的企业文化、正确的老板、正确的团队;如果没有的话,这就很危险了,这或许证明你对自己没有规划,准备平庸地度过一生。

不过,也许这是你的人生观,也是你的权利。但说实话,我接触的那么多人当中还没有一个人跟我说自己想平庸地度过一生。大家都想闪光,只是找不到方法而已。在帮助企业做招聘面试和心理测评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没有人不想做出成绩来,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但是,如果你没有值得赞美的成绩,别人又怎么去赞美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