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的诞生
艾迪尔怀尔德主街两旁是老旧的木制人行道,粗陋的遮篷悬在上面,这景象让人想起了科罗拉多采掘银矿的时代。“心灵之光”书店占据了一幢两层砖楼的部分空间,从锡达大街延伸一个街区到范内斯大街。书店里有三个功能各异的空间。左边的叫做“梦想书苑”,是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这个房间的名字来自米歇尔去年夏天举办的一场研讨会,教给孩子们如何大声讲出自己的梦想。也就是说,她教给孩子们如何表达自己的创造性灵感。日复一日,她教会了孩子们“不光想,写下来”和“讲出来,看得见”等表达原则。
“梦想书苑”里配备了苹果电脑、玩具和遍布地板的斑马形状豆袋椅,一看就是培养创造性、学习自由写作的地方。在孩子的体验中,唯一缺失的是最新的电子游戏。这倒不是因为米歇尔反对玩电子游戏,她只是出于培养创造性的考虑。她有一个习惯,从不反对任何事情。相反,她总是赞成一些事情,她想让孩子们来到这里,扩展概念思维能力,而不是通过电脑模拟来学习射击,或者通过死记硬背来学习东西。将电子游戏排除在外的决定获得了父母和老师们的欢迎,让“心灵之光”书店对社区更具吸引力。周末的时候,房间里总是坐满10~15个孩子,低声议论着各种创造性想法。
这条大街上的其他商店不愿意让孩子们放学后在它们那儿闲逛,可是米歇尔欢迎他们。当地一家报纸的社区版引用她的话说,“心灵之光”书店“不只是一家书店”。不到两年,米歇尔就把这家书店变成了社区中心,人们来到这里相互接触,建立友谊。“心灵之光”书店的确不只是一家书店,它更是一种互动式购书体验。
右面的房间被称为“电子书房”。这个房间里有更多苹果电脑和高速互联网连结设备,顾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并打印出所谓的“十分钟电子书”。十分钟电子书是最近风靡出版界的一种现象,已经成为米歇尔书店里最为热销的品种。电子书几乎可提供所有文学著作的浓缩本。出版商认为文学世界的这种“得来速”①方法最终可以诱使顾客回过头来购买全书。这个想法奏效了。装上电子书系统之后,米歇尔的图书销售量比以前大大增加。这个想法一开始是出版商的一种促销工具,但后来成为有关各方的又一种收入来源。
在书店主厅中央,有一张巨大的咖啡桌,后面摆着两张舒服的沙发。如果不是店里那些零售活动,你还以为这是谁家的客厅呢。这曾经是米歇尔的初衷。她第一次产生开家书店的想法时,就想给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她知道,要想跟亚马逊或邦诺(Barnes&Noble)等网上图书巨头竞争,除了价格合理之外,还得拿出点什么东西来。她需要出售整个购书体验。这就是为什么当她在欧洲看到订制出版机(印刷并装订图书,立等可取)后,米歇尔的确进行了一些研究,从整个程序中发现了更多东西。欧洲弗伊尔斯公司(Foyles)完善了订制出版商业模型,提供各式各样的图书。他们有平装书、精装书、特大号行业书、古装书、绝版书和专业教材,马上即可印刷,或者储存到你的记忆棒、iPod、Kindle或PDA上。然而,他们缺少的是把这一服务带到美国的愿望。米歇尔发现这一点之后,她立即看到了商机。她要做的事情是像汤姆·布莱克(Tom Black)的ATM那样处理图书。汤姆·布莱克是她在《财富》杂志上读到的一名企业家,是他开始在美国推广ATM终端机,最终赚了数百万美元。每个企业家至少有一个价值10亿美元的想法,这个在美国订制出版的想法是米歇尔的。
她还安装了一台自助式爆米花机,每张桌子上放着一个糖果罐,就像莫哈根奶奶一直做的那样。刚出炉的爆米花有一股诱人、甜美的味道,米歇尔对此深有体会。每新出来一包爆米花,销售量就会猛增,结果,小镇上的人都在说这条街上的书店与众不同。书店的口碑越来越好,实际上生意也非常棒,但米歇尔知道名声转瞬即逝,所以她一直在想办法,让人们的感觉保持新鲜。为了保证周末的客流量,米歇尔开办了“心灵之光听觉之夜”。每周六晚上,在顾客购物的同时,由当地一位艺术家作现场表演。这个概念将艺术表现、社区友谊和零售促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