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主动补位,比选择抱怨更有意义
选择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选择从事某个行业,选择服务某家公司,选择加入某个团队或是选择离职,选择努力工作还是选择消极怠工,选择为企业及客户带来更多价值还是选择抱怨公司种种问题,选择爱或是选择恨,等等。选择无好坏对错之分,因为每个人都会认为自己当时的选择是对的,好坏对错是基于对结果的认知,对结果满意就觉得当时的选择是明智的,对结果不满意就认为当时不该做此选择。
不管怎么样,选择决定了我们的命运。而且,对任何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问题,当我们看到企业的种种问题时,遇到难以相处的主管或老板时,我们是选择批评抱怨主管或老板的不是,还是选择主动补位,为企业及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不同的选择又会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呢?
几年前,我曾为温州的一家民营企业服务,其总裁是典型的中国民营企业的老板,精力旺盛,胆识过人,精明干练,目光敏锐,能洞悉行业发展趋势。但他在管理方面却独断专行,对部属说话时总是命令式的口吻:“去把这个拿来!”“去把那个拿来!”“现在干这个!”“等一下干那个!”“不用说了,就按我说的去做吧!”这种管理风格虽然很高效,却也引起很多员工的不满,使老板与员工的关系非常紧张。这几乎让所有主管人心涣散,一有机会便聚集在走廊上大发牢骚。乍听之下,他们的抱怨不但言之有理,而且还用心良苦,好像确实是在为公司着想,但实际上,他们没完没了的抱怨无非是在以上司的缺点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
有一个主管说:“我那天与他说了很多关于我们部门未来发展的建议,全都被否定了,他根本就不懂得倾听。”
又有人说:“你这个算什么啊,你绝对想不到,那天我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了,他却突然跑来下了一通完全不同的指示,几句话就把我这几个月的努力全白费了,我真不知道我该如何做下去。唉,真希望他能改变一下。”
然而,有一位主管却能积极主动,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他采取移情方式,换位思考,看清形势,未雨绸缪。他并非不了解老板的缺点,但却选择去弥补,而不是挑剔和批评老板的不足,更不是等待老板的改变来适应自己。老板独断专行,他就从中调和,减轻属下压力,并努力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淡化老板的缺点。另外,他还设法让老板的远见、才能和创造性等强项有用武之地。尽管他和别人受到的待遇一样,但却总是能出色地完成任务,甚至超出预期目标。他预先考虑老板的需要,体会老板的忧虑,例如奉命提供资料的同时,他还会附上资料分析,并据此提出建议。当老板不采纳他的建议时也不抱怨,他相信老板有老板的考量。
有一天,我以顾问的身份与这位总裁交谈,他忍不住称赞道:“易老师,我几乎不敢相信这位经理所做的一切,他不但提交了所要求的资料,而且还附上了我正好需要的其他材料,甚至分析了我最担忧的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建议。他的建议切合分析,分析也切合资料。他干得太棒了!以后再不用为这方面的业务操心了。”
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被命令行事,唯有那位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的主管会被征询:“你的意见如何?”他的影响力扩大了,并得到了晋升和加薪。
但这之后,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消极被动者的天性就是推脱责任,对他们而言,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要安全得多。因为一旦说出“我负责这件事”,那结果就可能被迫承认“我不负责任”。要让一个人承认“一切都是我的错”是不容易的。更何况,多年来他们一直以他人的缺点来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现在自然更难承认这个事实了。
所以这些主管更加卖力地搜集更多的攻击性信息和证据,“那人真会拍老板马屁!”“估计是老板的亲戚吧!”……借此证明“错不在我”。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然,仍保持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的心态。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强了,得到越来越多的同事的信任和支持。后来,公司的任何重大决策都需要他的参与及认可,老板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而感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好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现在,老板已经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将这位主管提升为高级合伙人了。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条件成功,是正确的选择造就了他。他选择了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而不是以别人的缺点来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而那些总是抱怨老板的主管们,有些人不是依然保持同样的职位和薪水,就是被请辞了,还有些人主动辞职了。那些离开的人来到新公司,继续抱怨新公司的种种问题和他人的不是。他们始终无法意识到,其实他们已经成为公司种种问题中的一个了。
既然选择某家行业和某家公司,那么就选择让自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优秀职业经理人,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为他人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不是选择消极被动,常常抱怨外界的不是,以别人的缺点来作为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
面对职场中的逆境,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加以思考:
第一,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第二,无论对方怎样伤害我们,其实往往是我们所选择的回应伤害了自己;
第三,如果你认为问题都是外界造成的,那么这样的思维就是问题的所在。
对任何事物,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当发生某件糟糕的事情之后,不要自暴自弃,要去想我能做什么,而不是去怪谁把我害成这样。只有在逆境中重新振作起来,并能以患为利,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然后回过头看看曾经的挫折,会懂得其实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我们不要抱怨不公平,只能怪自己不够优秀。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哪怕现在没有条件,我们也可以用杠杆的原理,通过各种方式创造出条件来,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有人说:“我没有选择。”其实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也有些人说:“我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想要放弃。”其实放弃也是一种选择,明智的放弃就是聪明的选择。
对刚涉入职场的人来说,常常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无论选择从事何种行业和哪家公司,似乎都有“顺其自然”的感觉。有很大一部分人甚至还要依赖父母为他们选择,因为在大多数人的成长过程中,都过分地依赖父母。有些父母似乎也一直在为子女作选择,从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到大学,基本上都是父母帮子女来作选择。他们会告诉子女要读什么小学,高中时是读理科还是文科,高考后选择读北大、清华还是其他什么学校,什么专业也为子女选好,毕业之后工作也给子女安排好,甚至连结婚也给子女安排好了。直到某一天,当这些孩子意识到必须由自己做出选择的时候,却似乎忘了如何选择了,更可怕的是他们已不知道怎么去承担了。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报道:上海一个普通高中的女学生,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了。她的学习成绩一般,以她当时的成绩,她很可能考不上好的国内大学。于是她想,不如奋力一搏,干脆狠一点,直接申请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结果竟申请上了哈佛大学,而且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其实,哈佛大学的面试官愿意录取女孩的原因之一,就是了解到她在假期经常去一些城市旅游,或者去农村跟当地的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所以面试官觉得她有自己选择的能力,她非常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并且知道干这件事情后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