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选择,全部的责任(3)

我要对我的生活负全部的责任

选择决定命运。今天的生活是昨天选择的结果,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对于任何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同时,我们也要对我们的选择负全部的责任。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

苏秦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最为著名的纵横家,联合齐、楚、燕、赵、韩、魏六国抗秦,被六国国君拜为相,盛极一时。然而苏秦的职业生涯也并非一帆风顺。

苏秦在学了纵横之术后,给秦王上书10多次,秦王都不用他,因为当时秦国的幕僚们嫌苏秦出身太贫寒了。在秦国待了两年多,钱也用光了,走投无路的苏秦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洛阳老家。穿着旧衣破鞋的苏秦好不容易回到洛阳家里,家人见他如此落魄,都不给好脸色看。苏秦叫妻子给他缝补一下衣服,妻子不愿意。他肚子饿了,求嫂子给他做点吃的,嫂子理都不理他。看到父母,他给父母行礼,父母也好像没他这个儿子一样。他很失落,说了这么一句话:“此皆秦之罪也!”(这里的“秦”不是指秦国的“秦”,而是指苏秦的“秦”)意思是“这一切都是我的错”。

在遇到如此困境时,苏秦选择了承担,而没有怪不用他的秦王,也没有怪父母妻嫂。在他心中认定:“秦王不用我,是我还不够优秀,是我还没有能力征服那些嫌贫的秦国贵族们,嫌贫是人的天性,我又有何理由让他们看得起一个无成就的苏秦呢?”

苏秦在选择主动承担的同时,还开始发奋读书,“悬梁刺股”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苏秦发愤图强,博览群书,他分析当时的局势后发现秦国越来越强大,若要使当时的政局达到平衡,只有联六国抗秦。于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他找到齐、楚、燕、魏、韩、赵六国国君,把他们一一说服,被六国国君拜为相。

功成名就的苏秦当然要回洛阳老家一趟了,这叫衣锦还乡。如同项羽所说,若功成名就了,不回家乡看一看,就好比是穿了一件华丽的衣服在夜里行走一样,没有人欣赏。让那些曾经对你寄予厚望并给予诸多帮助的人看到你没有让他们失望,也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你的人知道他们是有眼无珠。

当得知苏秦要回洛阳后,地方官员们百里相迎。到家门口的时候,苏秦看到让他很感叹的一幕:他的妻子、嫂子、父母全都跪在地上,吓得直哆嗦,头都不敢抬起来看他。《史记•苏秦列传》里面有记载:“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苏秦很感叹:“同样一个人,我现在富贵了,飞黄腾达了,这些亲戚都这么害怕我;当时我贫穷落魄的时候,他们都不理睬我。亲戚都这样,何况其他人呢!”

我们不知道当时苏秦的父母妻嫂是故意刺激他,还是真的瞧不起他。但不管怎么样,苏秦并没有责怪他们,也没深陷当时的困境而不能自拔,而是很快调整了自己,找自己的原因。

对现在的我们来说,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能这样调整自己的心态,心中默念:“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我要对我的生活负全部责任,是自己还不够优秀,只要我足够优秀,就一定可以得到我想要的,就一定可能实现心中的梦想。”那么,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在商业活动和职业活动中,你可能会幸运地遇到你认为好的公司、老板或主管,也很有可能遇到你不喜欢的老板或主管,因为他们总是处处针对你,对你挑剔和批评。不过,请记住,不管别人怎么对你坏,你都不用恨他们,因为对他们而言,他们那样对你,一定有其合理的理由,而且这也从某种角度上促进了你的成长和成熟。不要去恨他们,那样会影响你的判断力。恨他们,认为一切都是他们的错,就意味着你将责任归于他们。

1987年,陈中明(化名)以优异的成绩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只身到了上海,野心勃勃的他加入了一家成长型的IT企业——上海正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化名)。

1988年,正中公司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那一年,公司董事长马总亲自提着30万美元到美国成立合资公司。临走之前,他特意对上海的几位管理层丢下“狠话”:“正中从今开始不仅要大量招聘年轻人,而且要大胆提拔年轻人,提拔错了不是错,但是不提拔、不培养却是大错。”因此,一大批当时的年轻精英得到了重用,其中陈中明的表现尤为突出。

1990年,也就是在陈中明27岁的时候,他已经成为除上海之外全国16家分公司的掌门人。这16家分公司都是他组建的。他每去建立一个分公司,就选择一些二十出头的大学生担任分公司经理,之后马上委以重任,人事、财务等权力决不过多?涉。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年轻人都充满理想,有陈中明这样的领导,就算为了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也都豁出命来工作!而在那一段时间,正中的灵魂人物马总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美国,16个分公司的经理们绝大多数都没有见过马总,总部在他们心中唯一的形象就是陈中明。在分公司的普通员工看来,给他们机会成就梦想的是“陈”而不是“马”,是陈中明招兵买马然后放权,而不是马总。所以,16个分公司的“娃娃经理”们顺其自然地把陈中明当成了“带头大哥”。

直到元老们给马总打电话说:“老总赶快回来吧,再不回来正中都不是你的了。”马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赶紧回来。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多次与陈中明沟通后,马总感觉到了陈中明给他带来的巨大风险。终于有一天,马总把陈中明叫到一家酒店,跟陈中明说:“中明,你是个能力很强的人,我承认我领导不了你。这样吧,16家分公司你挑一家。”“什么意思?”“就是我送你一家,你干你的。相当于我给你划一块地,你当那边的诸侯,天子还是我。”陈中明却说:“马总,不用,谢谢,你已经45岁了,而我才27岁。”

第二天,工商局的人来了,派出所的人来了,陈中明被带到了看守所,然后便被判了五年刑期,理由是挪用公款15万元。

在坐牢期间,陈中明想了很多,想过要报复。终于在某一天,他突然想通了,“不较劲了,不跟自己较劲,也不跟别人较劲了。”“不较劲”其实就是“认了”,与其将过错全部推到外在环境和别人身上而备受痛苦的折磨,不如将所有过错认为是自己做出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认了”之后就是“通了”,通了之后,未来的路才能宽了。他进行了换位思考:“如果我是马总,我也会这么干。毕竟正中是由马总一手带大的,怎么能容忍一个年轻人来向他挑战权威,威胁他的地位和利益呢?”

由于陈中明在狱中表现不错,被减刑提前释放。出来后,他先给马总打了个电话,向马总道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马总非常爱才,所以借了100万元给陈中明。陈中明到杭州开了家电子商务公司,两年后拿到了他的第一笔风险投资8 000万美金。

陈中明经常说:“一切都是我的错。”多年的职业经历和商业经历让陈中明深刻地意识到:我要对我的生活负全部责任。别人怎么对我,是他人的选择,他们一定有他们合理的理由。但是,我怎么对自己是我的事,与其常常抱怨和责怪他人,不如让自己全部承担起来。做了选择你就得认。你做出了选择就意味着要承担因此而产生的一切后果,若有错,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毕竟,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要承担那个结果。

基于价值观的领导

既然对任何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只要我们为自己的生活负起全部责任;既然选择无好坏对错,只是基于某个标准或某个利益方而言,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所欲为呢?我们以什么来指引我们的日常行为呢?我们用什么来作为我们判断事物和评价事件好坏对错的标准呢?

《易经》中说:“明象位,立德业。”就是要求我们根据自己此时此刻的位置,建立愿景和明确价值观,去建立功德和取得事业成就。

对任何事,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同时我们也要对自己的生活负全部的责任。这里的责任不仅仅是指个人责任,还包括要承担人际责任和适当的社会责任。只求个人利益而不顾他人及社会的利益,必将难以赢得他人的信赖,也必将被他人及社会所不容。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功,就必须依据内心的道德去建立愿景和明确价值观,并依据价值观选择积极的回应。

一个国家有宪法作为国计民生的总则,并依其制定相关法律,要求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一个国家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宪法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促进人民自主性、创造性。英国和美国的强大足以说明这一点。尤其是美国,200多年前,华盛顿、杰斐逊、富兰克林等开国先知们,为了他们得来不易的国家能更持久、更强大,制定了美国宪法,其核心200年来不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美国的发展及强大。当今中国的强大缘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政治家们为此所做的不懈努力,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其写进了宪法,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同样,一个企业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就是组织价值观,包括企业核心团队的价值信念系统和行为准则。价值观就是在长期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持久的社会信念和价值系统,它包括内容和强度两个维度。简单地说,就是在思想上追求什么和反对什么,在行为上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如追求平等、尊重、忠孝、仁义,反对欺诈、不诚信等。价值观影响着员工的态度与行为,是了解员工态度与动机的基础。当员工的价值观与组织的价值观一致时,则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清楚自己要到什么地方去,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成为一家什么样的企业,要给他人及社会带来何种积极的价值。那么,如何明确自己的选择呢?从自己的愿景和人生价值观方面来说,就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或企业,你想拥有什么,哪些是你所推崇的,哪些是你所反对的。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在他25?时就应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一个优秀的企业在创业三年后就必须拥有自己企业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将指引个人和组织的日常行为,并成为判断事物好坏对错的标准。

企业必须有自己统一的价值观系统,以指导员工的日常行为和最大限度地为他人创造更多价值。个人或组织竞争到最后,其实就是价值观的竞争,优秀的人也是因为相同的价值观而相互吸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