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已经有自己的目标、任务、计划和承诺,就要努力实行,说到做到。万不可只做空口评论家,坐视美好的梦想化为一片灰烬。
演讲大师杰克·坎菲尔德曾经作过一次现场演示,生动地诠释了想到和做到的差距。
他拿出一张100美元的美钞,然后问在座的听众:"谁想得到这100美元?"
屋子里所有的人都举起了手,他们都想得到这100美元,但没人采取行动。
于是,杰克·坎菲尔德又问:"哪位真的想得到这100美元?"
过了一会儿,有个人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走到杰克·坎菲尔德面前,等待那100美元能落在他的手上。但是杰克·坎菲尔德并没有给他,于是那人就傻乎乎地站在那里。这个时候,一个人从最后一排径直走了过来,伸手从杰克·坎菲尔德手中拿走了100美元。
然后,杰克·坎菲尔德转身对大家说:"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吗?他唯一的区别就是--离开了座位,采取了行动。"
一万个空洞的想法不如一个实际的行动!很多人太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太想做得更好,做出一番事业,可是往往有了想法,却总是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即使做出很多很好的计划,最后都是胎死腹中,到头来一事无成,平平庸庸。
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人往往缺少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以及做事必不可少的恒久毅力。其实,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因为他有多么伟大的想法,更多时候是因为他有伟大的力量与信心把他的愿望、构想付诸实践。这世上有想法的人很多,但真正能付出行动或能果断采取行动、敢作敢为的人太少了。
小凡是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四生,被学校推荐到一家科研机构实习。刚去时人生地不熟,没人理他也没人管他,小凡就天天坐着。有一次,单位开会让大家对一个新项目提出看法和实施方略,小凡立刻就想到了一个点子,于是,他就稳稳地坐着,等着领导提问。结果,直到会议结束也没人问他。半个月过去了,小凡实在坐不住了,就开始参与大家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大家听。
恰好这个时候,机构正在开发一个金融数据库。小凡就积极地加了进来,出谋划策,颇有激情。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程序很快做出来了。小凡的表现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和赞许,也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不久之后,单位又要开发新程序,小凡不等领导"下战书",就自告奋勇地拿出了开发思路,很自然,这次任务就分给了他,结果原本需要三个月的任务,小凡只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这次,领导对他刮目相看。
实习结束后,领导直接来到学校,点名要他。有人对此不解:"来实习的有好几名优秀研究生,为什么不要他们,只选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呢?"
领导说:"因为他是一个不仅敢想,更敢做的大学生。"
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总是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唯有走出心灵的沼泽地,才能超越自己,迈向成功。
由此可见,任何工作计划都不会直接让你走向成功,任何好的想法不实行起来都是空想。行动改变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有思便有动。如果不立即执行,再好的构思也会落空;相反,再普通的想法,只要你切实执行,总比那些冠冕堂皇看起来很美却不付诸实践的精彩计划要好得多。
比尔·盖茨曾经跟我们一样不名一文,但他知道如何运用自身的优势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迅速地把自己的想法转变为现实。他有一句忠告,很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如果你已经制定了一个远大的计划,那么就在你的生命中,用最大的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行动就是力量。唯有行动,才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